返回第17章 文抄才是王道  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水滸传》更不行。

写一群草莽英雄造反,朝廷最忌讳这个。

如今科举在即,若被人发现他写这等“诲盗”之作,轻则功名不保,重则下狱问罪。

他可不想二进宫。

至於《西游记》,这书虽妙,但眼下却不合適。

神魔志怪之说,终究难登大雅之堂,读书人未必看得上,且书中暗含佛道之爭,又有影射朝廷之嫌。

更何况,这年头写神怪小说的多是落魄文人,他一个举人,贸然写这个,怕是要被人笑话。

思来想去,还是《三国演义》最稳妥。

此书以史为骨,讲的是天下大势、英雄爭霸,既有史论价值,又有精彩故事,既有庙堂权谋,又有沙场征战,正合读书人的胃口。

况且,这个时空也有三国歷史,读者容易接受,士大夫也爱议论,他写出来,既不会显得突兀,又能彰显才学。

日后传扬出去,也是一件雅事。

京师读书人本就极多,现在又正值会试期间,聚集了大量外地士子,正是最好时机。

以《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和精彩程度,必能风靡读书人圈子。

“就这么定了!”陆临川精神为之一振。

写话本无疑是最省钱的创业,只需买些稿纸,写个开篇三回,再找家大书局投稿谈价钱,就大功告成了。

他虽然手头拮据,但买纸笔的钱还是有的。

整理好衣冠,陆临川揣上最后的银钱出门。

晨光中的京城街道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叫卖声此起彼伏。

陆临川径直来到文房铺子,买了三刀宣纸和一套笔墨,去半两银子。

回到会馆后,他立刻伏案疾书。

原身练就了一手极其標准的馆阁体,他前世也练过毛笔书法,此刻写起来毫不费力。

將《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写完大半后,窗外已是天光大亮,会馆里人声嘈杂。

陆临川长舒一口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正准备继续,忽然听到敲门声传来。

紧接著是柳通的声音:“怀远,你醒了?”

陆临川起身开门,只见柳通站在门外,脸上带著关切之色。

“若虚兄。”陆临川笑著招呼道。

柳通走进屋內,顺手带上门:“昨晚本想找你出去吃酒的,见你睡得沉,就没打扰。今晚咱们三个可得好好聚一聚。”

“正合我意。”陆临川点头应下。

柳通在桌边坐下,兴致勃勃地说:“我和子谦兄找到个赚钱的门路。”

“哦?”陆临川来了兴趣,“是什么?”

“集贤馆校书。”柳通答道。

“校书?”陆临川一愣,隨即点了点头。

集贤馆是大虞皇家藏书之所,始建於开国初年,坐落於皇城西南崇文坊內,占地三十余亩,作为天下藏书最丰之处,不仅保存古籍,更承担著整理、校勘新书的职责。

每年朝廷都会下令徵集各地新著,尤其重视大儒遗作、名家文集,以充实馆藏。

“前些日子有位大儒去世,门生弟子將其毕生著述整理成册,全部交由集贤馆收录。”柳通解释道,“他们人手不够,子谦兄碰巧认识那里的典书,便给我们牵了线。”

“子谦兄交友还真是广泛。”陆临川眼前一亮,“这差事確实不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