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德露出惊讶之色:“怀远会写话本?”
陆临川淡然一笑:“钻研一个谋生之道罢了。”
赵明德接过稿纸,目光落在开篇词上。
他轻声念道:“滚滚长江东逝水……一壶浊酒喜相逢……都付笑谈中。”念完已是满脸震惊:“怀远,这首词……”
柳通抢著道:“正是怀远所写!我也很诧异,怀远竟有如此诗才!”
想了想,赵明德感嘆道:“古人云,诗穷而后工,诚不我欺!怀远这番遭遇,倒是让心性豁达了许多。”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若没有歷经牢狱之灾和生死之患,怎会看得如此通透?
赵明德怀著震惊的心情继续往下读。
他的表情逐渐从惊讶转为专注,最后完全被故事吸引,连呼吸都变得轻缓。
读到“桃园三结义』那段时,他甚至不自觉地念出了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好!写得好!虽是杜撰,却也合情合理……”
陆临川和柳通相视一笑,静静等待他读完。
终於,赵明德放下稿纸,眼中闪烁著兴奋的光芒:“怀远,你这文笔、这气势……”一时竟找不出合適的词来形容:“隱隱有大家风范了!”
柳通连连点头。
赵明德仔细端详著稿纸,继续夸讚:“文笔老练,敘事流畅,人物刻画生动。怀远,你何时练就的这般本事?”
陆临川谦虚道:“回忆三国史话,略有所得罢了。”
“这哪是略有所得?”赵明德笑道,“我看比那些专写话本的先生强多了!”
柳通笑道:“怀远,你这回可要出名了!”
三人相视而笑,气氛热烈。
赵明德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对了,怀远,你入狱期间,我曾给伯母写信告知情况。这是回信,昨日刚到,倒是忘了给你。”
柳通懊恼地拍了拍额头:“我竟没有想到这一茬!还好有子谦兄……”
陆临川接过信,心中感慨。
子谦兄做事確实周到,连这种细节都有所顾及。
他拆开信封,展开信纸。
原身的母亲也是读过书的,这是她的亲笔信。
纸上的字跡清秀工整,却透著一丝颤抖,显然写信时心情激动。
信是写给赵明德的,內容简短:
“明德贤侄:
“来信已悉,惊闻吾儿遭此大难,心如刀绞。贤侄奔走相助,老身感激不尽。吾儿自幼聪慧,品行端正,断不会行舞弊之事。老身已收拾行装,不日將启程赴京。纵千里迢迢,亦要亲眼见吾儿平安。家中事务已託付邻里照看,贤侄勿念。
“临川母手书”
陆临川读完,眼前浮现出一位慈母的形象。
母亲是乡中秀才的女儿,知书达理,温柔贤惠。
父亲早逝后,她独自抚养一双儿女,含辛茹苦供儿子读书,虽家境贫寒,却从不抱怨,总是以温暖的笑容面对生活。
柳通和赵明德也凑过来看信。
看完后,柳通惊讶道:“伯母要来京城?蜀中距京师极远……”
赵明德嘆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