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陆临川难得睡到自然醒。
窗外日头已高,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惊觉时辰已不早。
母亲和舅妈都没唤他起床,想是体谅他昨日殿试辛苦,特意让他多睡会儿。
简单洗漱后,王氏端著热腾腾的早饭推门进来。
一碗白粥冒著热气,旁边小碟里盛著醃萝卜和酱菜,还有两个葱油饼。
“川哥儿,先垫垫肚子。”王氏笑著將托盘放在桌上。
“舅妈,待会儿你们是要去买丫鬟婆子吧?”陆临川一边吃一边问道。
“正想跟你说这事。”王氏在他对面坐下,“我打听过了,南城牙行今天开市,价格也……”
陆临川笑著打断:“舅妈,这些小事您做主就好,不必事事都来问我,银钱若不够,只管问母亲支取。”
王氏却正色道:“那怎么行?你如今是当家的,將来还要做官,家里大小事务自然要让你知晓。”
她掰著手指细数:“丫鬟、婆子要买几个?月钱怎么定?这些都得你拿主意……”
虽然是一家人,但她始终记得自己的身份,既不僭越,也不推卸责任。
见对方如此坚持,陆临川只得点头:“那就劳烦舅妈费心了。买两个手脚灵活的丫头帮著洗衣做饭,再请个会针线的婆子就行……月钱按市价给,別亏待了人家。”
“我省得。”王氏笑道,“待会儿让水生和他爹陪我去挑人……”
早饭很快吃完,他起身准备回书房继续写《三国演义》的稿子。
李水生急匆匆地跑进书房:“表哥,白老爷来了。”
陆临川放下毛笔:“子瑜?”
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快步走向前院。
白景明正站在天井里,圆脸上带著笑意,手里摇著一把摺扇。
“怀远兄!”白景明拱手行礼,“冒昧来访,还望见谅。”
“哪里哪里,我巴不得有朋友来访。”陆临川將他迎进书房,吩咐表弟去沏茶。
白景明环顾四周,目光落在书案上那叠手稿上:“《三国演义》写到第几回了?”
“第二十四回刚动笔。”陆临川指了指案头的文稿,“以后事情越来越多……下一部还早著呢。”
白景明哈哈一笑:“我可不是来催稿的……《三国演义》第一部如今已经印了四百多册,工匠们日夜赶工,再有七八日就能全部完工。掌柜的意思,想趁著殿试放榜的热度,在贡院附近的书肆先发售一批……以怀远兄如今的名气,定能一炮而红。”
陆临川点点头:“定价如何?”
他並不担心销售问题,毕竟《三国演义》的质量摆在那里。
“精装本每册二两银子。”白景明抿了口茶,“若是销路好,立刻加印平装本,每册只要五钱银子。”
陆临川瞭然,在心里盘算著能分多少钱。
白景明忽然饶有兴致地说:“对了,怀远兄可还记得醉仙楼的清荷姑娘?”
陆临川一愣,隨即笑道:“当然记得,她怎么了?”
白景明悵然一嘆:“自那夜《清平调》一出,清荷姑娘的身价涨了十倍不止,如今想听她弹一曲,可难了……”
陆临川挑了挑眉:“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清荷姑娘本就琴艺超群,只是缺少一个扬名的机会。”白景明摇著扇子,“如今京城里的达官贵人爭相捧场,都是拜怀远兄所赐。”
陆临川谦虚道:“一首诗而已,哪有这般大用,还是清荷姑娘自己惹人喜欢。”
白景明適时提议:“不如我们去醉仙楼坐坐?正好听听清荷姑娘的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