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垣见老师垂询,立刻端正了神色,认真地回答:“回老师的话,父皇命我诵读《大学》,已粗粗通读,正在习练註解。”
陆临川心中一动,这倒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他继续问道:“哦?《大学》开篇便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其后又云『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殿下可知,这『格物致知』当作何解?”
姬垣小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一字一句清晰地答道:“格者,至也,探究之意;物者,事也。”
“格物,即探究事物之理。”
“能穷究事物之理,方能获得真知灼见,是为致知。”
“由是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乃儒者修习之根基,內圣外王之始阶。”
他背书般將道理阐述出来,虽流利,却少了几分自己的体悟。
陆临川頷首,语气温和:“殿下所言甚是,阐发精当。”
“先贤之论,確是微言大义,旨在阐明修身治学之根本。”
“然而,世间万事万物,其背后所蕴藏之『理』,包罗万象,並非仅有修齐治平之人伦大道。”
“譬如日月星辰之运行,四时寒暑之更叠,风雨雷电之形成,乃至一草一木之生长,一饮一啄之滋味,其中莫不有亘古不变之法则存焉。”
“此可称之为『自然之理』。”
“古之学者,倾注心血於人伦日用、道德文章者眾,而於这天地万物自然之理,留心探究者,相对而言,却是不多。”
姬垣听著,小小的眉头微微蹙起,黑亮的眼睛里浮现出明显的困惑。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理”的范畴,迟疑地开口:“老师所言『自然之理』……是指天地万物本来的样子和规矩吗?”
“就像……就像司天监观测星象、钦天监推算历法那样?”
“殿下聪慧,所言已近之。”陆临川讚许地点头,“然其所涵盖,远不止於此。”
“譬如,为何水总是自高处流向低处?为何冬日呼气可见白雾,夏日则无?为何铁船巨舰能浮於滔滔江河之上而不沉没?”
“这些现象背后,皆有其必然之道理。”
“探究明白这些道理,不仅能满足求知之心,更能据此原理,製造出利於国计民生的种种器具,如改进农具、兴修水利、造桥铺路,乃至铸炼更锋锐之兵器、打造更坚固之鎧甲。”
“此亦为『格物致知』,乃至『利用厚生』之道。”
这番话,不仅姬垣听得入了神,连一旁原本只是打著“听著”主意、实则有些百无聊赖的梁玉珂,也不自觉地被吸引了注意力。
她原本觉得姐夫和外甥討论的定然是些枯燥无比的之乎者也,没想到竟能引出这般新奇的说法。
姬垣眼中困惑渐去,兴趣明显被勾了起来,忍不住追问道:“老师,那该如何探究自然之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