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没问题,只要我在家,你什么时候都可以问我的。”钟海涛仍然很乾脆地答应说。
“好,那咱们一言为定。”刘兰兰高兴地说。
俗话说,春有百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掛心头,便是一年好时节!秋天確实是最美的时节:正在加紧吐絮,稻穀开始充实,高粱已经饱满,苹果业已涂红,秋天处处体现著一种丰收的美,一种成熟的美。
刘兰兰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人。第二天,天虽然已经晴了,但地里仍有积水,空气湿度也较大,按规定还不能下地拾,因此开完会后,她就拿著书本来到钟海涛家,向他討教语言文学自修大学里一首词的意思。
钟海涛接过来一看,是李清照的《醉阴》一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瘦。
钟海涛给刘兰兰解释说:“这是李清照写给远在他乡的丈夫赵明诚的一首《醉阴》词,这首词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妻子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的眷恋。”接著,钟海涛就给刘兰兰讲述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
李清照十八岁就与赵明诚结为夫妻了。婚后,他们两人的感情很好。由於志趣相投,他们之间常常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在赵明诚编纂《金石录》的时候,李清照给了丈夫全力的支持,凭藉自己广博的见识,出眾的记忆力,每当丈夫对材料的引用有所遗忘疑惑的时候,李清照总能很快说出出处来。时间长了,夫妻之间就以谁说得准、说得快来决定胜负,並以茶代酒,確定饮茶先后的顺序,有时胜利的一方往往举杯大笑,致使茶水洒在衣衫上,反而喝不上了。在那段日子里,他们相互鼓励,乐在其中。
讲完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后,钟海涛接著给刘兰兰讲解《醉阴》这首词的意思,然后又给她讲了这首词背后的故事:
赵明诚看过这首词后,很是感动,於是也提笔一连和了五十首,连同李清照的那首拿给他的好友陆德夫鑑赏。陆德夫一面看一面吟诵,一面吟诵又一面讚嘆,连连说是绝妙好词。赵明诚很是得意,要陆德夫评论一下各首词的高低。陆德夫指著其中的一首词说是最上等作品,尤其是用一个『瘦』字,把少妇离愁之苦传神地表达出来了。赵明诚一看,原来正是妻子写的那首,只好自愧不如了。
刘兰兰睁大双眼认真地听著,仿佛隨著钟海涛的讲解走进那个时代的那种场面。听完后她深情地注视著钟海涛说:“海涛,你知道的真多啊!”
钟海涛並没注意到刘兰兰在深情地注视著自己,还在继续地给她讲述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爱情故事,这时,妹妹钟海玲已经將饭菜端上桌子了,她一边摆放著菜一边说:“我妈说时候不早了,让兰兰姐吃了午饭再走。”
刘兰兰连忙推辞,钟海涛也赶紧说:“对对,兰兰,吃了午饭再走吧!反正你回去了也还是要吃午饭的。”
“兰兰,阿姨家里的条件没你们家里好,你就凑合著吃一点吧!”钟海涛的母亲也赶紧过来劝说著。
刘兰兰知道再推辞反倒冷落了钟海涛一家人的一番好意了,笑著对钟海涛的母亲说:“阿姨,其实我们家吃饭也很简单。我爸爸最爱吃煎饼了,我妈就经常给我爸做煎饼。有一次我妈病了,我又在地里加班干活,我爸又想吃煎饼了,我妈又做不了,就把做煎饼的方法告诉我爸。我爸做一下问一下,问一下又做一下。做好了端上来,一股香气迎面扑过来,把我爸高兴地跳起来,向我妈大声说:『兰兰他妈,我也会做煎饼了。』然后也顾不上拿筷子了,顺手扯下一块放在嘴里,一尝不对劲,没味道,原来是盐放少了,我爸赶紧到厨房回了火又加了一些盐,一尝还是不对劲,这回盐又放多了,再加上有些糊味,就更难吃了。我爸硬撑著装著很好吃的样子,吃了两口后,实在咽不下去了,就拿一块让我妈尝尝,我妈连忙说:『去去去,我还能不知道是啥味道唻?你自己都不愿意吃,我能吃得进去吗?我说过了你离不开我,你还嘴硬,这回知道我说的不是假话了吧?』我妈说完,硬撑著起来,给我爸又重新做了煎饼。我爸边吃边说:『兰兰她妈,我也是这样做的,咋味道就不一样了唻?』”
刘兰兰刚把话说完,钟海涛、钟海玲和母亲都笑了起来。连一向不苟言笑的钟代明也咧开了嘴巴。钟海玲一边吃一边说:“兰兰姐,你一来,我们全家人都开心了,你天天来我们家来好吗?”说得刘兰兰不好意思起来。钟海涛的母亲一看刘兰兰表情有些不自在,连忙对海玲说:“傻丫头,胡说什么呀?你兰兰姐是咱们三分场领导家的女儿,咋能天天来咱们家?”
“阿姨,什么领导不领导的呀,我爸从来就没拿出领导的架子。再说了,领导家的儿女也是要娶要嫁的。”
听了刘兰兰的这句话,钟海涛的母亲慈祥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作为一同生活在三分场的老人,钟海涛的母亲是深知刘兰兰的为人的,她心里默默地说:“我们家能有兰兰这样的人做儿媳,真是烧八辈子高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