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懂得思考了!”
徐煒略感欣慰,这是个好的开端,看来爵位没有白封,哈恩显然已经有了归属感,开始为魏国考虑了。
其实,哈恩这番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工业化可不是简单地开办工厂就行,还得有庞大的市场来消化產品,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不断发展壮大。
英、法两国拥有殖民地和欧洲市场,那其他国家呢?
典型的例子就是埃及阿里改革,军事上效仿法国,经济上效仿英国,结果呢?
造出来的东西不仅质量差,价格还贵,生產一件就亏损一件,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日本也是如此。
明治维新进行了二十多年,不断出口生丝来换取工厂设备。突然在甲午年爆发了韩战,实际上就是为了爭夺朝鲜市场,进而打开满清市场。
如果甲午战爭失败,所谓的明治维新立刻就会失败,工业也会毁於一旦。
徐煒看了一眼阿萨姆,后者心领神会,赶忙说道:“殿下若是不嫌弃,我愿意加入魏国,为您效力!”
“这样吧!”徐煒稍作思量,觉得阿萨姆公司这个“白手套”確实不错,便直接说道:“我需要藉助你的身份。”
“这样,我向你的公司注入五千英镑,占股七成。”
“我也不会白白占你便宜,日后很多进口的工厂设备,都会交给阿萨姆公司来经营。”
亚瑟·阿萨姆大喜过望,连忙说道:“这是我的荣幸。”
守著魏国这样一个国家,阿萨姆公司还怕没有发展机会吗?
“都是自己人,我就直说了!”
徐煒露出自信的笑容:“英国之所以发动第二次鸦片战爭,是因为著急了。相较於1842年,1856年清国进口的英国商品下滑了三分之一。”
“港口开放得更多了,但卖出去的东西却更少了。”
“而我就不一样了!”
“我们本就来自清国,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同时还清楚清国需要什么,缺少什么!”
哈恩和阿萨姆似懂非懂,但却一副对徐煒很是佩服的样子。
清国人自然能把东西卖到清国去,这听起来很合理。
徐煒也不想跟他们详细解释。
此时的中国,人口急剧增长,生產力却没有相应提高,所以什么都缺,什么东西都能卖过去。
例如纸张,此时报纸所用的“毛太纸”、“油光纸”缺点眾多,每年的进口量与日俱增。
魏国只要把纸卖到香港、上海,每年就能赚几万块。
火柴就更不用说了,作为轻奢產品,只要生產出来就不愁销路。
相较於太平天国起事之前,此时的中国国门洞开,四处都有商机。
魏国根本不需要走关税口岸,万里沿海的走私港,就是工业品的销售渠道。
更別提了,朝鲜,日本,越南,走私盛行,都是魏国的市场。
所以说,千防万防,家贼难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