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禄见状,不禁略感失望。在他看来,土著终究是土著,即便身为国王,也毫无威严可言。
“翻译一下,告诉他,只要听话,我不会伤害他的性命,还会让他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徐禄吩咐翻译道。
就在这时,哆嗦著的卡美哈梅哈四世,睁著溜圆的大眼睛,嘴唇动了动,用英文说道:“我希望你们能够善待夏威夷的国民。“
“当然!”徐禄露出笑容,“国王,是时候露面,向大家宣告您安然无恙了!”
国王则缓过来,笑道:“將军,恕我直言,过一会儿你就笑不起来了!”
几乎在转瞬之间,传教士们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夏威夷王国便沦为了魏国的藩属国。
此后,夏威夷王国一应的外交、军事事务,皆由魏国掌控。
整个夏威夷王国表面上还算平静,但传教士们却一片譁然。
英、法、美三国大使更是大为不满。
要知道,早在1843年,英国太平洋海军“卡里斯堡號”驱逐舰舰长乔治·保莱特与英国驻夏威夷王国大使理察·查尔顿里应外合,入侵夏威夷岛。
他们胁迫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三世退位,並將整个国家交予英国,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保莱特事件”。
次年,英国迫於法国和美国的压力,不得不撤军,但却通过《英夏贸易条约》篡夺了夏威夷王国的外贸垄断权。
1849年,法国海军少將兼太平洋海军统帅特罗默兰入侵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胁迫夏威夷国王卡美哈梅哈三世將全国交予法国保护,史称“特罗默兰事件”。
结果,在美、英的共同施压下,法国不得不恢復夏威夷的主权。
所以,歷史上美国直到1898年才吞併夏威夷,正是因为英法两国的压力。
而如今的夏威夷,在三国形成的均势之下,维持著难得的战略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但徐禄对此並不知晓,他贸然闯入,想著擒贼先擒王,迅速解决问题。
可他这一折腾,犹如捅了马蜂窝,英、法、美三国大使立刻前来兴师问罪,要求魏国归还夏威夷的主权。
这是继英、法之后的又一事件。
徐禄並不惧怕美国,毕竞美国正忙於內战:他也不担心法国,因其距离太过遥远,难以顾及此地。然而,他唯独忌惮英国。一旦得罪英国,魏国可就真的陷入绝境了。
顶不住压力的徐禄,只能硬著头皮与几国展开谈判。
夏威夷王国著实贫瘠,但其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英国大使对魏国的態度相对开明,提出条件””
允许魏国在夏威夷驻军、停泊船只以及经商,但必须归还夏威夷的主权,並解除对夏威夷国王的控制。
其原因很简单,英国希望藉助魏国来遏制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发展。
对此,徐禄也只能无奈接受,最终以魏国获得部分权益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