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和帝退位当日,新鲜出炉的武德侯苏润,接完圣旨就找藉口回家陪媳妇了。
彼时,他坐在床边摩挲著媳妇的爪爪,乖巧地听著大嫂、二嫂说话:
“这生孩子可是鬼门关,你说晓霜那次,多险啊!”
“弟妹怀双胎不易,生產又受了不少罪,可得好好养著。”
“润子,大嫂问过太医了,还是坐个双月子好些……”
李氏认认真真说著自己了解来的东西,又从怀里拿出了一张纸交给苏润,说是赵婉坐月子的注意事项。
苏润老实接过,认真的看起来。
相比起李氏细心叮嘱,大大咧咧的张芸一如既往的豪横。
她让人抬了两大箱的补品来,又顺手给苏润拍出一沓银票:
“弟妹想吃什么,別省,二嫂能养得起你们!”
张芸大方敞亮,即便知道赵婉是公主,不缺这些东西,但也尽心搜罗物件,尽力对家人好。
赵婉身体还有些虚弱,但还是觉得心里暖暖的,陪著说了些话。
接下来一段日子,苏润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陪媳妇坐月子。
虽然不能出门,但赵婉这两个月过得还是很开心:
夫君时刻在侧,会给她念话本、写情诗,时不时还会搜罗些新奇好物来逗她开心;
久別的皇姐回京团聚,公主府就在苏府不远,隔三差五就带著赤狄或者南越的物件来陪她解闷;
李氏和张芸会给她做好吃的、讲市井新鲜事,连苏安福这些苏家男丁,都会弄些活物或者小玩意送来苏府;
赵叡不便出宫,但各种赏赐流水一般降下;
熙和帝退位后,携手太上皇后荀菱华入主寧寿宫,享受太平盛世,天伦之乐。
他每旬都会来苏府。
苏润陪著熙和帝,荀菱华则去房中探望女儿。
这样的日子,赵婉无比满足。
至於两个孩子,更是不需要苏润和赵婉费心。
宫里一早就送来了数十名宫人,奶娘、嬤嬤、女官应有尽有。
且孩子们现在什么都不懂,大多时候都在睡觉。
赵婉和苏润只在他们醒的时候,抱来逗逗,哭了或者睡了,自有嬤嬤抱下去照料。
虽然苏润这个亲爹颇有种『跟媳妇是真爱,孩子只是意外』的做派,但苏丰等亲友倒是很自觉地替苏润操心。
尤其是苏安福和苏兴旺今年在京长住,几乎隔两日就来一趟。
而本就住得近的苏丰和苏行夫妇俩,几乎是把苏润当儿子养大,自然而然对苏润的俩孩子格外关注。
再加上赵婉也是家中老小,熙和帝、赵叡、赵雪等人同样是隔三差五来问问。
这就导致两个襁褓中的孩子,关注度居高不下。
看顾他们的嬤嬤,几乎每个时辰都得向不同的人回话,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出一点差错。
相比之下,谢天恩是最忙的。
忙到有时候连苏润都见不著他的面。
没办法。
谁让他养的六个大崽,已经有五个有后了。
尤其梁玉、司彦和苏润三人还是先后脚有的孩子。
除了四个婴儿外,谢天恩还得抽空关注大些的小星星,以及张世和叶卓然家的饺子和汤圆。
得亏是苏大宝、苏二宝长大了,不用谢天恩操心,不然他还真是忙不过来。
即便如此,谢天恩每日不是在看娃,就是在看娃的路上。
连进宫找许忠义讹东西的工夫都没有了。
倒是许忠义的生活有了不小的变化。
他从御前领侍转为寧寿宫总管太监后,日子清閒了不少。
见谢天恩日日奔波著养孩子,虽然忙碌,但笑得合不拢嘴,心生羡慕之余,也生出了养娃的心思。
他请了熙和帝的恩典后,真就在京郊收养了不少孤儿,不仅买了僕役看顾,还给他们请了夫子和武艺师傅教导。
为此,他还因为带娃问题找谢天恩请教。
谢天恩知道这事后,倒是不什么意外。
但面对昔日的老对头,他到底是没忍住炫耀之心。
只见他翘著兰指得意道:
“咱家看你也不像是会养孩子的人~找咱家就对了~”
“咱家可是带大了不少孩子~你可得学著点~”
许忠义脸臭臭的,当即把送给谢天恩的礼物,拿回了一半,美其名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