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元印象里,前世《华氏911》虽然获得金棕櫚奖,但引起的爭议颇大。
很多人都认为这部纪录片,是因政治立场而非艺术成就获奖。
特別是作为坎城评审团主席,昆汀·塔伦蒂诺力挺《华氏911》,被指凭藉个人影响力推动奖项归属。
如果从艺术层面来说,王佳卫的《2046》艺术性明显更强。
並且《华氏911》在获奖之后,迪士尼因內容敏感直接放弃发行,影片也一度被米国禁映。
那么……
自己的小翅膀,能够改变最终结果吗?
方元心里不能很確定。
这时,让-吕克·戈达尔说道:“艾曼纽尔、凯萨琳、艾杜瓦他们是我的老朋友,我会跟他们聊聊你这部电影,优秀创新的作品理应得到更多鼓励。”
听到这话,方元有些意外,没想到让-吕克·戈达尔对自己这么支持。
虽然话里没有透露太多,只是表示会和自己的三位老朋友聊聊《活埋》这部电影。
但要知道,艾曼纽尔、凯萨琳、艾杜瓦三人,可都是今年坎城评审团的评委。
坎城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一般由9位国际电影人组成,包括导演、演员、编剧等,然后再由一位知名人士担任主席,比如昆汀这位爱玉之人。
而且坎城的“小评审团制”与奥斯卡的数千人投票不同,更注重艺术性和评委个人判断,原则上不受外部干预。
当然,本质还是分蛋糕那一套。
让-吕克·戈达尔刚刚提到的三位评委,和他一样都是法国电影人。
严格来说,法国电影在坎城会更有竞爭力。
不过相比以前,今年坎城对於商业性与国际化有很强的倾斜性,主竞赛单元共20部影片,法国电影仅占3席,远少於米国的6部……不对,应该是7部电影。
因为方元的《活埋》也算是米国电影。
最后,法国电影里也只有《清洁》张曼鈺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
方元和让-吕克·戈达尔又聊了一会儿艺术上的事,將其送离后还在思索自己捡漏的机会。
艾曼纽尔、凯萨琳、艾杜瓦,这就是三位评委。
再加上徐克和昆汀,那就是五人了!
九人评委,五票足以。
不过……
“昆汀作为评审团主席,对於《华氏911》有种別样的偏爱。”
“前世这部纪录片的爭议就很大,但昆汀依旧选择我行我素,將金棕櫚颁给《华氏911》。”
方元很清楚,虽然因为姜闻,昆汀现在跟他关係算不错。
本书首发????????????.??????,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但想影响他的选择,这点关係还不够。
所以,最大的可能,最终会是4票对4票。
“嘖,依旧还是要看运气啊。”方元不禁摇了摇头。
要说他对金棕櫚没有任何想法,当然不可能。
金棕櫚谁不想要?
可这种事强求不得。
甚至他都不可能去找昆汀聊聊。
不然被外界知道,造成的反噬会非常严重。
“方元,门外有记者想要採访你……”这时,爱丽丝找到方元。
“又是记者?”
方元心中顿时升起一股熟悉的既视感。
同样是首映礼,同样是记者……
不过当他见到对方,发现原来是新浪的记者。
新浪记者一直都想要採访他,甚至为此跑到米国。
但《电锯惊魂》上映期间,方元很忙。
直至现在,他们又从米国追到坎城,终於找到机会。
“方导你好,我们是新浪娱乐的记者,想要对你进行一个简短的採访,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记者陈夏脸上带著甜美的笑容问道。
除了她之外,还有几名隨行人员,分別负责摄像、灯光、文字记录等工作。
方元其实都对记者有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了。
不过新浪的记者,应该不是行走的五十万。
再加上国內网际网路,也可以考虑插一手。
像是如今还没出现的新浪微博,他就感觉挺不错的。
於是方元爽快地答应接受採访。
陈夏坐下来,拿出採访笔问道:“方导,你在好莱坞发展得这么好,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另外陈楷歌导演前几年进军好莱坞遭遇了一些挫折,给米高梅影业造成巨大亏损,你觉得在当今全球电影市场环境下,他的创作风格是否还具备竞爭力?”
方元:“……”
幸好陈大导演没听到你这句话,不然他估计得气得大骂: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好吧,陈导还是太文明了,骂人都最多说句“无耻”。
不过说起来,国內导演確实对好莱坞没有一个正確的认知。
首先你就不能把好莱坞看得太高大上。
不说仰视,至少得平视吧。
方元聊了许多东西,確实有在认真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自己对电影行业的看法。
陈夏听得两眼放光,刷刷刷不断在笔记本上记录著什么。
直到方元讲完喝水润润嗓子,她还没有停下。
方元感觉有点奇怪:“我好像没讲这么多吧?你怎么都写满两页纸了?”
陈夏甜甜一笑:“这里面还有我的感想,方导,我觉得你说得真是太有道理了!”
“那能给我看看吗?”方元问道。
“当然可以!”
陈夏將笔记本递过来。
方元低头一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