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他便在那批政治犯中遇见了影响如今大炎格局的人物,王观。
王观在道宣年间出生,那时的朝堂由陈进一家独大,也是藉此,他开始了解陈进思想,而后脱颖而出,被陈进提拔。
一直这样勤勤恳恳到了惠明二十六年,由於陈进在二十五年时去世,此时惠明帝也听信谗言,打击报復之前所有与陈进有关的大臣,王观也是在此时期被流放西南,直到顺文帝大赦天下,才得以返回京都。
而后,歷经二帝的出色眼力和经验,令王观一步步坐到了现在的丞相之位。
歷经三位皇帝的经验,顺文帝刚一上台,便是著手废除了大司马一职,绣衣使直指一位也是相继被黜。
在王观和顺文帝的治理下,大炎也是又恢復到了国富民强的时期,在顺文八年时,也是收復回了幽州全境。
由於陈进一家被惠明帝灭族,又有数位奸臣污吏抹黑,陈进当时在民间的名声,可谓一片狼藉!
王观曾是陈进学生,为了替老师正名,也为了不让后人遗忘陈进功绩,他便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赐下諡號,以彰显陈进之功。
顺文帝当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更何况,他早就有意如此,欣慰取之。
顺文十年。
顺文下詔追赠陈进为司空、京畿太守,赐諡號“忠武”,並迁移墓穴,允许他陪葬皇陵。
“一转眼便是顺文十六年了啊,时光过得真快啊!”那老者讲述完毕,开始感嘆起来。
王浩闻言,也是扼腕而嘆:“人生短暂,能有几个春秋呢?”
那老者突然大笑起来:“也是啊,纵使陈司空盛极一时,歷经三朝人臣之贵,如今也不过一抷黄土!”
“在陈司空临终之前,老夫便听闻他与一道士相处甚欢,成了忘年之交!”
他目光又转到王浩身上,说道:“老夫看你也是一身道袍,莫不是那道人之后?”
王浩愣神,拱手道:“正是家中长辈。”
那老者得到肯定答覆,也是行上一礼:“老夫王观,正是陈师学生!小友祭拜过两位后,不如来我家做客一番,如何?”
王浩摇头,拒绝道:“谢过老先生好意,贫道祭拜后,还有要事傍身……”
他知晓王观心思,若是以前,自己还会同意,但现在,却是难以言说了。
与世俗纠葛越深,与凡人相交越厚,纵使自己有著诸多佛门心经,也难免精神恍惚,心境出现裂痕。
王观轻嘆一声,又问道:“正巧老夫也想著见见陈师,不如你我二人一同前去?”
王浩点点头,没有说话。
见著王浩同意,王观说道:“那小友便隨著老夫前来吧!”
他带著王浩先是回到府邸,唤来了车马,便叫著王浩与自己同坐,让下人驱车前往皇陵之处。
一路上,他主动提起诸多话题,与王浩谈天说地。
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庶民百姓。
王浩谈吐之间,令自认为见多识广的王观都是发自內心地感嘆。
不多时,车马便是来到了皇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