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吗?”
听到自己有机会斩获国內颁奖典礼的“最佳新人”奖项,景恬顿时眼前一亮!
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第一张ep销量居然这么好。
这全都得益於和徐航合唱的那首《那些年》。
於是她忍不住再次给徐航发了条信息:
柠檬有点甜:【航哥,咱俩的新歌火了,你知道吗?】
徐航:【知道啊,恭喜你,正式成为歌手了!】
柠檬有点甜:【嘿嘿,这都是你的功劳啦~】
。。。。
接下来两个月,《那些年》的热度水涨船高。
不光专辑销量持续增长,连带著很多商业活动也对徐航和景恬发出邀约。
而且二人合体的出场费也不低,一场高达两万块。
这个价格,直逼国內一线歌手。
不过有电影宣传,加上景恬还小,公司又不差钱,所以在商业活动方面,也十分慎重。
除了那些看起来比较高端的活动之外,例如楼盘和商场开业这种活动外,全都拒绝参加。
不过就算这样,两个月下来徐航还是接了大概20场商演,收入20万。
加上之前作为电影男主角以及歌曲分成,收入已经直逼70万。
这还是在电影没上映的情况下。
给老家父母邮了20万,自己手上留下50万做备用。
因为有了网络上的热度,加上星光传媒在各大媒体的宣传。
全国很多歌迷,纷纷期待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能够早日和观眾见面。
在眾人的一片期待中,时间来到9月。
徐航和剧组一块开始在各地展开点映宣传活动。
燕京电影学院,3號放映厅。
200个座位座无虚席。
电影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圈內的多家媒体纷纷来到现场,参加《那些年》的点映仪式。
就连张匯津校长,也来到了点映现场。
当张校长领著学校一眾校领导出现的那一刻,在场的学生和媒体们顿时一片惊讶。
朱婭文目瞪口呆:“好傢伙,连张校长都来了!
咱们这部电影这么有排面吗?”
罗縉点点头:“我也没想到。
校长一般不会参加点映仪式。
上次参加还是路釧的《柯可西里》!”
最近这段时间,关於《柯可西里》与那些年的爭端,炒得沸沸扬扬。
路釧自从当眾评价完《柯可西里》与《那些年》的差別后,团队立刻与媒体约法三章。
表示接受採访可以,不能討论任何电影之外的话题。
尤其不能將《柯可西里》与《那些年》放在一块比较。
毕竟两部电影,压根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当然,这些话並不是路釧公开讲的。
他好歹也算圈里的知名导演,肯定要给观眾留下个好印象。
就算装,也要装的好点!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面对媒体人的时候。
这些媒体没话都恨不得找点话题出来,更何况路釧的团队都这么说了。
因此路釧不喜欢《那些年》的事儿,早就在圈內传开了。
就连徐航和电影学院都有所耳闻。
这次张校长亲自出席《那些年》的点映仪式,也代表了电影学院的一个態度。
校方一视同仁,同时很看好《那些年》这部电影。
甚至这次出席点映仪式的领导以及教授们,要比《柯可西里》那次还要多。
如果真要解读,学院明显更偏向徐航这边。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要知道《那些年》这部电影一大半的戏份,都是在电影学院这边拍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