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那些年》最大的黑粉,居然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临阵倒戈了!
而当初在天涯公开发帖,支持《那些年》和徐航的博主——拧財神,也跟著迎来了口碑反转。
“財神哥,我要向你道歉!没想到你这么有眼光。”
“带著怀疑甚至嘲笑的態度去看了《那些年》,才发现最该嘲笑的是我自己。
这部影片充满温情,也充满对於青春的遗憾,是一部让我忍不住第2次回看的影片。”
不光天涯论坛如此,包括贴吧等网际网路热门论坛,《那些年》的討论度,对比《柯可西里》也迎来了全方位的碾压。
到了电影上映的第3天,各大院线终於整理出了首日票房。
《那些年》电影的首日票房,为427万!
这个数字非常可观,毕竟电影的投入成本也才不到300万。
而且《那些年》这部电影后续票房呈现出上涨的趋势,第2天的观影人次居然比第1天还高。
这也得益於口碑的翻转,原本没打算去看电影的观眾,也选择趁著节假日走进影院,好好看看这部口碑很高的影片究竟是什么成色?
因此第2天的票房,居然比首日还高了70万,来到了489万。
院线方眼看著《那些年》电影销量势头很猛,纷纷开始增加观影场次,同时將徐航和景恬的宣传牌,放在影院最显眼的位置。
到了第3天,则成功突破500万,来到了535万。
后面票房开始缓步下降,每天平均下来依旧在400万左右。
反观《柯可西里》最开始表现的非常高调,可电影上映后,製片方却迟迟没有公布首日票房。
后续路釧带著团队宣传的过程中,面对媒体和记者採访时,对於票房问题也开始闭口不谈。
转头从电影的真实性,以及深度等话题开始聊。
全然忘记最开始是他面对媒体和记者採访时,夸下海口,表示:
要用票房和口碑,来检验什么是好看的电影?
如果按照当初的標准,毫无疑问《柯可西里》完败。
另一边,徐航带著主创团队做宣传时,媒体和记者同样也不可避免地问到票房问题。
新京报的记者抢先一步,拿著话筒对徐航提问道:
“徐导,您的第1部电影上映的前5天,就已经斩获超过2400万的票房,超过之前的第3名《千机变2都大战》
这个成绩,在国內目前已经上映的电影中,排在《十面埋伏》,和《新警察故事》以后,暂列第3名。
对於这个成绩,不知道您是否满意。
而且同期上映的《柯可西里》票房也不如《那些年》,
路釧导演曾经说过,要靠票房和口碑来检验一部电影的水准。
现在他好像失败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电影上映才5天,就已经拿下2004年已经上映的票房第3名,这个成绩確实十分恐怖。
排在第1名的是张依谋的《十面埋伏》,票房高达1.5亿。
第2名的,则是城龙《新警察故事》票房4300万。
徐航首部影片,就能和华语电影知名大腕同场竞技,实力確实不容小覷。
也难怪有多家媒体,爭相对他进行採访。
同时大家也跃跃欲试,期待徐航能说点回应的话。
面对眾多的媒体记者,徐航微微一笑:
“首先我很感谢影迷朋友们的支持。
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观影热潮。
青春就像一场没有彩排的电影,《那些年》为大家补上了一张青涩而又美好的回忆。
至於后面那个问题。”
说到这儿,徐航话锋一转:
“那位导演说的对。
票房和口碑是检验电影的重要標准。
感谢观眾朋友们,用实际行动投出了宝贵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