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新世界!开干!
熙寧二年八月十四,阴转晴。
郑国公,镇海节度使,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富弼,加封太师,总览朝政。
在两府之外,另立辅政机构太閤,以三年为期,导天子亲政。
太閤六人,以富弼领衔,文彦博副之,濮王任监督,召韩琦回京入枢密院掌禁军,赵总掌吏部和諫台。欧阳修年迈多病,以弟子苏軾代掌京畿路,加苏軾为权知开封府。
韩絳教子无方,其子因率眾打砸御史台报馆、抢劫民间解库、衝击国债机构,判斩监候,罚金两千贯。
韩絳以爵相抵,贬知真定府,无詔不得进京,换子韩宗师发往詹州劳役。
自此,韩相公从任命到下野,一共经歷十天,被民间称为“旬相公”。
《大宋財经周刊》第三期,以“荫官”为题,以王莽、竇氏、袁氏为例,分析仕宦门阀的形成原理,以及对国家稳定的危害,大力击国朝的荫官举荐制度。
韩絳出京不足一日,政事堂再次下令,除韩絳为盐山转运司主事。
很多人连盐山在哪儿都不知道,需要查阅地图典籍,才能在沧州军治下找到这么一个小小的军州下县。
韩絳一倒,那些伙同韩宗师打砸抢的紈和帮閒立即出奔,京城是待不住了,去外面避避风头先。
想跑?
真当皇城司是吃乾饭的,出城不到二里,一个个都被抓了回来,且罪加一等。
杀人的,明正典刑;抢劫的,十倍罚金;跟著起鬨没劝阻的,发配西北军前效力。
这些人可没有一个宰相的爹,宰相的爷爷。
使出全身解数最终都求告无门,惹谁不好,砸御史台的报馆、抢勛贵世家的解库、衝击国家债券的发行机构。
没按造反定个谋大逆就不错了。
富弼以太閤名义,派出濮王赵宗谊前去迎还天子。
並下令苏軾改革马政,引王安石入枢密院为副使,担当群牧监製置使,作为改革副手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法司协助变法,清查自庆历以来舞弊事,追缴赃款、追刑相关官员。
太皇太后因身体原因,退回后宫礼佛,不再参与政事。
太后高氏,且贤且孝,自愿入慈寧宫陪伴曹氏。
自此,熙寧二年的一场逼宫夺权,终於落下惟幕。
皇帝赵带兵突袭三个御马监之后,一共收穫七千匹老弱瘦病马匹,四千多驴子,一千多骤子。
龙顏大怒,发誓不斩尽最后一个马政官员决不罢休。
重回龙庭之后,从捧日军、民壮中挑选千人雄壮者,立为御林军,护卫宫禁。
更换皇城司指挥使、副使、都总管一切官员,以心腹陈公公掌总。
又在文渊阁旁新造一阁,日天一阁,为天子学政之所。召各地三十岁以下文武英杰入京参选,与天子为伴学。
李长安、司马康、苏辙、王雾、钱氏五兄弟、高饶卿、石峻、折克行、种梁等一批二十余人入选。
其中,苏辙为特拔,担任总学长,常驻天一阁。
李长安为副学长,因身多要务,可三日一课,赏穿三品官袍玉带,官御前讲读,赐宫中行走。
南城外,富宅。
你如果第一次来京城,看见外面接连无穷尽的马车队伍,大概会以为这里是朝廷的官衙正在售卖官。
华贵的、简朴的、簇新的、古旧的,各式各样的马车,比运送军粮的队伍还长。
只可惜府上大门紧闭,小门常关,一个也不得而入。
当朝太师,他说一句话品评一句,或许明天一个普通人就能得到高官的举荐;他肯点头,某个大员就敢开启一项改革。
天下人,连皇帝都要听他教导,这不就是圣人中的圣人么!
然而,老登根本不在家。
他又不是只有一套宅子,为官几十载,这点家当还是有的。况且,整个汴京,除了皇宫,他现在想住哪儿都行。
可他没选別的地方,而是住到了庆历旧党当年为了聚会研討学问所修建的“守仁观”
老了,没閒工夫去交际,也不再享受別人的阿奉承,更不想扩充什么党羽。
能安安静静的看会书,逗逗猫狗,喝点小酒,比什么都自在。
人的年岁大了,眉毛不可遏制的疯长,每一根都拉得老长老长。长了就会垂下来,好听的话是仙风道骨,难听就是老態龙钟。富弼认老,却討厌麻烦,幸好有个乖孙女,无比耐心的伺候他这个糟老头子。
李长安看一个少女给一个老头修眉,看得极为入神。
过了半刻,他都以为老登睡死了。
富柔调皮的扯著一根白鬍子,作势要拔,揪的肉皮都鼓起一个小包。
“矣..埃..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