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卿走了一圈,观察各个家庭的男女数量,早晨起来的各家各户都在做什么事情,家门口堆积的各种有用没用东西。
东西南北四区各两千户,城中留了四千户住的地方,主要是县城办公和各个万户千户百户旗长的住所,以及巡逻的精锐和部分驻军。
每个区的建筑都差不多,一百户共用一个十格的厕所,两千户共用两个澡堂,男左女右,中间是锅炉和收费处。
还有一个只有集体劳动时才会启动的公社,一般是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开门,免费吃饭,但也需要干活听指挥。
每个万户队只有一个学堂,目前只收山农人小孩进去读书,由山农人教授山农人文字。
汉人也可以自己学汉字汉学。
回家吃饭,听着妻子在耳边的唠叨,和儿子儿媳三个孙子孙女一起吃饭。
三代同堂倒也其乐融融。
吃完饭后去上班,一把年纪的李唐卿走路去县里上班。
如今秋粮入库,剩下的就是储藏除鼠,对粮仓进行看管之类的小事情。
最多就是平时调动粮草记录一下,有进有出,有的是外地往县里运输,有的是县里定期拿出粮食去洛阳城,交给民生店的人出售各种米油盐酱醋茶。
煤不需要去店里买,经常会有煤贩子骑着驴在城里和各个村子里呼喊,谁家要煤了就会定一些。
还有些人是卖柴火,地里那么多秸秆总不能一把火都烧了,也会低价卖给临近的村落一些。
因为煤炭运输麻烦,乡村大部分地区还是以柴火为主。
李唐卿慢悠悠的走到自己平时上班的府衙外面,这里是县衙,李唐卿在县衙一个偏僻角落里的一个小房间里办公。
刚到县衙门口,就有万户老爷的家丁打手微笑打招呼。
“李大人,早上宫里来人说你的文章被圣上看中了,圣上命你担当洛南县的县令。”
李唐卿听到后,尴尬道:“莫要开老夫玩笑,老夫就是随便凑个热闹。”
差人立刻道:“随便凑个热闹就能被圣上看重?李大人是怎么随便凑的热闹?”
李唐卿非常窘迫,含含糊糊的说:“没什么,我去干活了。”
两个看门的差人见李唐卿不想说话,就客气道:“李大人以后有什么吩咐,说一声就是。”
“谢谢。”李唐卿下意识地道谢,然后小心的走了。
等走了几步后,李唐卿才猛然觉得惊悚,后背发凉,脑袋嗡的一下就安静了。
“啊?我中了?”
李唐卿立刻否定了这种可能,“肯定不是,定是那两泼皮打趣我,我又不是山农人,也没有和他们留一样的头发,穿一样的衣服,还不是公共户,也不是武王的奴才。”
“不可能。”
李唐卿回去小屋干自己的活,可不知道为何,就是心绪不宁。
过了半个多小时,一个穿着紧身锦衣的胖子走了进来。
文朝人的穿着主要为宽袍大袖,讲究含蓄端庄。
武朝人的穿着主要为小袖束腰,讲究行动便捷不碍事,下半身都是裤子。
“李大人,怎么还在这里办公?圣上已经封你为县令了,以后由你来主管县中经济民生仓储三事。”
四十七岁的李唐卿呆滞的看着前方。
从知道武王选拔人才那一刻开始,李唐卿就知道会有大量肯实干的人才为武王效忠。
此时回想起昨天今天,李唐卿知道自己这两天为何总是心绪不宁了。
似乎是有天命在。
这种感觉并非李唐卿一人独有,基本上每一个被选中的人,都认为自己得了天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