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吐蕃也都是如此,全都被闪电速度灭国除名,王室男子一个不留。
在山农国面前,生与死的差别太大了。
投降不是当奴隶,不会被虐待,能保存全家性命,还会好好照顾,委以重任。
不投降的有很多,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抵抗山农国征讨的势力。
所有人的抵抗都像是纸糊的一样,砍菜切瓜一样被大卸八块。
根本打不了持久战,全都是干净利索的被灭国。
西南蛮夷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几个人口超过二三十万的国家都清楚这个山农国的实力。
国王没办法不把战争当回事,下错命令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被杀死,跑都没地方跑去。
在高丽国使者投降后,南诏国的皇帝也跪下磕头。
“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汉文是南诏的“高端语言”,南诏国也庆幸自己从小学习汉语,不然此时连跪下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北极武看着地上这个跪着的西南蛮夷,“在洛阳过得可好?”
南诏王不敢抬头,心惊肉跳的趴在地上回答道:“中原美食数不胜数,屋子床铺干净清香,人人爱美,衣食无忧,臣和全家人都甚是喜欢这里,不愿再回去。”
北极武道:“那就这样吧,按照王爵待遇给你一家人安置,城中有多个国公府,你自己多看看,挑选一个合适的住下就可。”
“以后每年给你们家一万银子,南诏国的宝物你可以留下十分之一,宫女妃子也都留下吧,今后以山农语为主,莫要再教后人蛮夷之语。”
南诏王迅速低头答应,“臣谨遵圣上旨意!”
此时周边一圈国家要么是平白无故的被打蒙了,要么是投降快,要么就是被打死了。
基本上是没有能打的了。
扶桑在这个阶段和中原地区互不相犯,因为海洋的关系施行孤立主义,对外部的了解也仅限从高丽获得。
而且祖上对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好学生的态度,政治依附,文化仰慕。
之前是数百年的战乱,中原无主。
如今中原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霸主,未来恢复朝贡是肯定的。
以草原骑兵为主山农国西征部队,也顺利依靠着归农省和山农省两省之力,将山农国的版图向西疯狂扩张。
云中、归化、辽东部分三路进攻,食物从当地人手里抢,需要的只是山农省提供的酒和药物,以及更换的铁器,破城用的炸药包。
一年时间里已经把西域外围的中亚国家都被打了一顿。
这些人出去抢劫屠城肯定不会说自己是突厥人蒙古人契丹人,最后都落到了山农人头上。
地盘太大根本管不过来,北极武还要接收几个刚打下来的地区,需要等第一波人口潮之后再移民出去。
在西路军攻占中亚地区、高加索诸国、南俄草原后,除了留下一部分继续统治外,其余人回归草原受赏。
北极武收了工匠美女,按照这些人送来的东西给予对应的金钱。
到手的金钱可以购买牛羊,也可以购买美酒和佛像经书,丝绸衣服,锋利的武器,炮弹火药和更好的战马。
也可以留给妻子孩子在山农国吃饭学习销。
对不会种地只会打仗的草原人来说,牧马放羊的草场并不多,还要受上级贵族的层层剥削。
只有打仗才能获得赏赐,而给山农人打仗获得的好处要更多一些,老家也不会被偷了。
有山农国在,征西军就不用紧急回国,也不会因为首领战死就撤退。
山农人的战死后继制度,早就运用在了草原上,草原人比北极武更早运用出死战不退,不成功就死的强硬军规。
山农国提供优厚的后勤保障。
一是安全,不担心附近人反叛偷袭家人。
二是武器和药品支持,尤其是炸药和攻城炮的出现,让战争呈现一边倒的碾压。
三是土地价值。
因为山农人需要的是适合耕种放牧的土地,所以草原人不需要往山里跑,不需要去打难打的地盘。
也因为山农人会根据土地给钱,即使是找不到金银珠宝和奴隶等战利品,也不算白跑一趟。
这种兜底制度稳定了军心。
因为知道最终会有山农人赏赐,所以下级对上级的态度也还算听话,不至于内耗太多。
山农国越强大,这支军队就越稳定。
北极武出动山农军团灭辽东部、林邑国、南诏国、西南蛮夷、高丽国的事情,让所有草原将领都意识到武王麾下还有一支很少出动,但是战无不胜的山农军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