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7章 秋收日志  开荒:逍遥山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如今要在鄂州建立宫殿和城市,迁徙大部分人过去,明显是要在这个连接东西南北的水运城市发展南方!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武王原谅了当年那批开城门迎接南方叛军,然后被南方叛军细节残害后又跑过来投降武王的中原百姓。

这些年这部分人穷的厉害,死了多少都不管,有好处也从来不喊他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自己生产自己用。

虽然日子确实是比以前好了很多,可很多时候知道外面的人过着的是什么日子后,难免就有了巨大的落差感。

北极武免税只是免的公共户和一般百姓,千户万户统治的地区都是自己设置税率。

像是南方都是各地世家自己在调税,百姓们并不是不交税,只是交的比以前少了很多,照样要干活。

不交税,就不会有人杀官,鄂州太守就不会死,岭南地区也不会斗争出一个和平税率出来。

北极武也不是谁的粮食都收,只收自己分封出去的千户领主的米粮,像是南方投降的那些人一直都懒得管他们的死活。

当初代表文朝投降的是万怙,不是南方各个地主世家。

于情于理来说,这些人都没有立下任何功劳,不管也没事。

风调雨顺的关键就是不统计,北极武只要不统计南方沿海一带的受灾区域,自然就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就算是南方人喊冤也无所谓,汉人和北方三省的人根本不在乎他们的死活。

归农省的草原三部,西南省的云贵川地区,西亚省,西疆省,西域省,东海省,这些地区的人同样不在乎那些文朝余孽的死活。

草原下雪和不下雪都不算灾害,西域风沙刮得再大也是应该的事情,西疆西亚死了上千人根本不算事情。

只要不是大规模的旱灾蝗灾,只要黄河后妈和长江小姨别搞事情,就是天下太平。

每年四百万往上的出生人口,足以支持北极武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内,占领整个欧亚大陆。

只要不断往外输出人口,周围那些人口不足百万的国家很快就会成为山农国的地盘。

如今移民鄂州不光是要开发江汉平原沃土,更是为了通过长江水运和出海口,利用水运打通东南亚的移民通道。

在巨量的粮食和安全环境下,山农国的人口增幅速度能抵得上全球所有国家的总和,以一己之力吊打整个东南亚。

此时东南国家还都是原始部落时期,都属于南海诸岛称呼,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家政权。

全部加起来别说生400万人,就算是人口加起来都不一定能达到400万人。

四百万还只是今年的数字,生育主力军不是年轻人,是那些三十岁左右的男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两三个老婆,生孩子生的比牛马都快。

光是北极武几次瘦身皇宫发出去的宫女和外国女俘虏就快一百万了,再加上逼迫各地千户万户给手下分配女人,逼迫洛阳贵族把婢女小妾卖掉,禁止山农人和大部分人去妓院。

南方的贵族和世家也都在瘦身,安抚那些整天和北方比较的单身男性。

这种从上到下的监督,让中下层受到了好处,只要是身体健全能干活的人,都能留下自己的后代。

北极武不好女色,不选妃选秀,不从民间招募宫女,自然就便宜了很多平民百姓。

***

占城郡,林邑县

刘景顺回到了自己的宫殿,十多个老婆正带着二十多个孩子在屋子里吃饭玩耍。

作为从小就在山里长大的野人,刘景顺对女人的要求就是听话,耐干,能生孩子。

女人肯定是越多越好。

二十多岁的刘景顺的脑子里,想要留下后代的欲望非常之强烈!!!

虽然汉人战友都死在了疟疾里,很多本地人也死在了蚊虫叮咬传染的不知名病毒里,但是刘景顺天赋异禀,就是活了下来。

吃饭,喝酒,生孩子,打架,狩猎,这就是刘景顺的日常。

和北极武不同,刘景顺根本不搞什么内政,也不在乎什么军事。

北方的不少人都去了九真郡和岭南吃不要钱的米饭,南方气候恶劣自己人都受不了。

其余王国也都被不断灭人国家的山农国给吓怕了,没有敢打山农人县城的主意。

随着越来越多南方人的回归,刘景顺逐渐有了四千多人的县城部落,并且成为一群南越人的首领。

像是刘景顺这样扎根边疆的人并不少,辽东,漠北,西域,南疆,东海等地,因为北极武对边疆的自由化态度,很多人开始崭露头角,开始整合附近的人力物力。

男人多的地方,很容易出现点子王。

好在山农国如今实力过于庞大,出去的人都对山农国极为畏惧,造反肯定得不到其余人的支持。

所有人都认为今天敢造反称王,不足一个月就会有人过来把这个地区所有人都给杀了!

刘景顺至今不敢说自己是千户,也不敢频繁假冒山农人的名头。

其余人也同样如此,山农国的强大会一直烙印在这一代人的脑子里。

第二代人只要还生活在有北极武的时代,注定也是差不多的态度。

此时欧亚大陆的其余国家所有人都联合起来,也挡不住山农国一省之力。

归农省三部肯定算不上山农国最强的军事力量,这三部一直都是被北极武按在地上打,打的跪地求饶的那种。

尽管云中部的突厥人没有和北极武交战过的记录,但是谁都不觉得他们有多强。

文朝的手下败将算个什么玩意儿!

辽东部以前也是按着文朝军队打的,照样被山农人按在地上打得心态都崩了。

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大范围的天灾,没有沉重的徭役。

人们开始有了时间去学习,也有了时间去创作和休息。

文艺复兴也好,科技进步也好,基本上都出现在能吃饱的年代。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