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任务就是我说的那样,在夏城发展的同时,顺便教育好那些小孩子。”
“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小时候不懂事,将来年纪大了之后就懂了,我给你们五个老师的职位和俸禄,以老师的名义替我教训几个小子。”
“培养他们至少是二三十年的事情,我这人不太会教小孩,就麻烦你们五位师傅了。”
五人齐声道:“臣等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辜负圣上所托!”
北极武必须要分家,也必须要尽快把人口外扩战略稳定下来。
只要形成一种规则,将来就会好办很多。
东西南北四个区域都要出去。
夏宫肯定要过去住一阵子,这样才能迁徙过去大量人口,稳定西南和南方势力。
从夏城发展出比洛阳更强大的水运系统,同时依靠水运南方运输工业商品和粮食。
将来南方能承载一亿人口,东南亚地区最能承载六亿人,天竺那边地区五六亿人都不是问题。
在到达人口上限之前,估计大部分人就不想生孩子了。
目前生育意愿最强烈的估计还是各地的官员和领主贵族,这些人迫切的需要人口。
公元八年的腊月到了,北极武也难得的邀请家人都过来皇宫住几天。
因为知道北极武没有立皇后的想法,两个贵妃也都识趣的称呼新来的几个女人为姐姐,给足了几个乡下女人面子。
北极武没有在乎过女人们的评价,最多是出于照顾孩子心情的考虑让她们过年时候过来聚一聚。
过完年后该回去就回去。
每年年末的时候北极武都会召见各个地区的干部商量事情。
不重用郑城文官是因为北极武有别的人可以用,用的更加放心顺心。
想要管理这个天下,光是依靠武力并不行。
北极武自觉从来没依靠武力欺负过别人。
不觉得自己除了拳头力气之外就没别的了。
比起打架和玩女人,北极武更喜欢有些挑战的事情。
打架总是嬴,感觉就和开了作弊器一样无聊。
女人要多少有多少,只要喜欢,养一百万个女人都行。
修建一个超大型的宫殿,让京城只有不穿衣服的女人这种事情,对北极武只是想做不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能不能做到。
皇宫最多时候五十万宫女,不管是女俘虏也好,宫女妃子女官也好,本身就都是北极武的玩物。
这在这个时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洛阳城最多时候两百万人,也全都是北极武的奴隶奴仆,也可以说是宫外的太监宫女。
那些文人也好,官员也好,千户万户军官也好,在武王面前就是身体还好,心智和人格已经残缺的太监阉人。
就算北极武让他们老婆进宫,大部分也都是乖乖的劝老婆想开点。
再或者是感觉屈辱自杀,而不是反抗山农国。
北极武已经不是北极武了,是整个山农国。
以前北极武是山农国,山农国是北极武。
现在北极武也是山农国,山农国也是北极武。
区别是以前北极武用实力威慑四方,让文朝和草原部落都不敢打。
如今是山农国这个概念,压的人喘不过气来。
北极武个人的实力已经没有人在乎了,北极武的意志就是整个山农国的意志。
得罪了北极武,跑个三五年都跑不出山农国的地界。
不光是一众小国和部落被山农国压的喘不过气来,就连山农国自己也被肌肉越来越猛烈健壮身躯所压迫。
从世袭领主到南方各地世家官绅,再到黎民百姓和退役士兵,江湖豪杰,都能时刻体会到那种无处不在的压力。
北极武非常勤奋,又占据了全世界最好的工业土地。
不论是美洲还是欧洲,都比不上家门口这片土地。
这里是全球最完美的工业初始地。
没有之一。
可以露天开采的煤田。
可以轻松获得火药资源的同州晋州山地。
在太行山隔壁就是含铁量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邯郸铁矿,而且已经有人开采,也有工人铁匠可以用。
煤铁相距不到三百里,中间还有运河+黄河支流水车网络。
最关键的是西边有大量工人和军户,对武器防具和工具车床需求极大。
东边是大片的良田沃土,拥有大量的农民,对耕具农具铁锅菜刀需求极大,定期更换。
运河的存在让铁器运输费用变得极低,可以将各种铁器商品顺着运河运往南方各地。
陶器等手工业的补充,规模化商人的带动,以及国家提供的安全保障和政策支持。
山农国这些年能发展的这么快,就是初始地选的好。
如果是在美洲,依靠一群不识字的美洲人也走不出奴隶时代。
没有洛阳其实也无所谓,晋州加冀州这两片地才是根本。
也正因为重心都在北三省,导致南方就像是空守闺房的小媳妇一样,难免有了一些幽怨。
这种空虚寂寞和幽怨,很快就在得知武王要闯入南方势力后,变得欢欣雀跃了起来。
公元八年十二月,北极武发布了第一条变化政令。
“凡二十岁以上无亲生子女者(男性),收入十税二,其余人等免税至公元20年。”
“多子女家庭给予补贴,子女超过五人者,可得铁锅两个,被褥一张,布料2匹,1000文钱,见报纸后可自行去本地村长或千户处登记,委托前往附近县城府衙免费领取。(这一段仅限山农省,平原省,黄淮省,归农省。)”
“家族人数超过五十人后,可就近向外二十里移民建设村庄。”
整个山农国的人发现还能再免税十一年后,纷纷加大了生孩子的力度。
南北不平等是早就预料的事情,大家只有羡慕,没有人去反对。
南方能跟着免税就已经很好了,也希望早点能一视同仁。
在拉满了各种保障之后,思想还停留在奴隶时代或者封建时代的男男女女,都在开开心心的生孩子。
主力生育人口还是文朝和更早之前的那批人,这部分人口满打满算也就一两千万。
好在生了七个八个的还能继续生,十个八个根本不算多,这个时代没有人在乎生育对身体的影响,也没有人在乎那些三四十岁就死了的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