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南洋策  大明:从罗马闪电般归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40章 南洋策

水汽裹挟著淡淡的泥腥和青草香,吹过列队南行的木船。

瓦城的佛塔、江畔的缅浮屠已然远在雾后,只有零星的钟声偶尔隨风盪来,仿佛昨日烽烟不过一场幻梦。

相比於粗简的船身,舱內的陈设却异常华贵,檀香裊裊,丝织锦慢悬垂,船腹深处堆满黄金、

玉石、象牙、绸缎一一这些莽氏世族几代积攒的財富,皆被大明以贡品为由“收编”,如漂流的国库,隨水南去。

朱由榔此刻正端坐榻上,手里无意识地把玩著一块缅甸进贡的翠玉,似乎想借这温润的玉色驱散舟行带来的眩晕。他脸色有些发青,额头浮著细密的汗珠,这江船的摇晃於他而言早已超出忍耐极限。

可即使他此时因为晕船而虚弱,脸色发青、额头见汗,但那双本已暗淡的眼中,却有了不同於往昔的锐意一一那是劫后余生的锋芒与坚韧。舟中再苦,苦不过被囚缅甸。在他身后,新晋的司礼监太监李茂芳,正殷勤地用锦帕扇风。

而陈安换上了身常服,斜倚矮案静静地坐著,相比多年来驰骋於海上风浪,这江风於他而言不过微澜。他静静地注视著皇帝,眼底掠过一丝复杂一一既有怜悯,也有敬意,更有身为权臣的警惕与自持。

“殿邦啊,卿阅尽万里波涛、诸番风云,可知这南洋茫茫,何处可为朕之临安?”,不止是问路,更是问心。朱由榔借著夜色与江风,把困惑和希望都託付给眼前从泰西归来的权臣。

“此非陛下之临安,而为—”,陈安犹豫半响,竟没能接上话。他翻遍脑海里的歷史典故却没能想出什么能应景的台词,这让舱中一时有些尷尬。

而一旁的李茂芳看到了陈安的窘態,赶紧接过话头,伏身说道:“应为陛下之灵武,陛下定可以此为根基,逐胡虏、復两京。”

朱由榔嘴角浮出一点苦笑:“灵武,唐肃宗——若真有此气运,倒也无憾。”

陈安顺势起身:“陛下,汉人江山未绝,国脉尚存。臣敢以性命起誓,十年之內,必驱逐韃虏,克復中原。”

江风送来远处擼声,船身微晃,灯火摇曳。朱由榔望向舱外无边的江水,良久不语。风將他额前的髮丝吹乱,显得有些疲惫:“十年啊—朕今年已近不惑,也不知还有没有机会活到知天命之年,亲见大明復天命。”

话音低沉,带著自嘲与不甘,却又隱隱有一丝寄望这场近在哭尺的君臣对谈,让陈安心头五味杂陈,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应对。昔日在西洋,他也见过权臣、甚至也当过权臣,权谋进退,尚能把握分寸。可回到南明这风雨飘摇的朝堂,他才发现自己真正的身份何其尷尬。

一来,如今的权柄,远不如当年在巴塞隆纳一一那时的查理和保王党才是来者;而今在永历帐下,他才是来者。

他虽受封郡王,权重一时,却知根基未稳,隨时可能被风雨吹散。

二来则是朱由榔,这位原先歷史上最后的汉家天子在缅甸惊魂过后,竟像是脱胎换骨,眉眼间多了几分人君气度,让陈安不忍轻慢。

这一刻,陈安忽然觉得,自己再也无法以往日那种世故、游移的態度面对这位皇帝了。时代既然把他们拋到了这条同舟共济的江上,或许,这就是所有流亡者、所有汉家遗民共同的宿命。

“陛下是万岁爷,定当千秋万岁。”,相比於陈安,李茂芳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他只是个太监、是皇帝的忠实家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