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5章 船坞初建  红楼:我,贾环,抄书百倍奖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215章 船坞初建

【宿主抄写《舶厂纪闻》五十遍,小有所成,作坊+3】

贾环三个作坊拍下,两个炼焦炭,一个炼铁。

都建在矿场旁,对原料进行进一步加工。

锦城內,贾环分析著辽东的情况。

辽东的情况和山东正好相反。

山东是有钱,但是不想拿。

辽东是没钱,但是愿意拿。

只要辽东的船坞和港口建起来,不愁销路。

只要辽东的原料赚了钱,分红给吴栋发过去,不愁山东的豪强们不拿钱。

而只要山东的豪强们拿了钱,河北的自然就会跟著拿。

到时候有了钱,船坞、炼钢坊等都可以建出来,之后便可以组商队、练海军等。

只要锦城的港口、船坞建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锦城的春寒尚未彻底散去,料峭的风卷著渤海的咸腥扑上了贾环的鼻子。

贾环站在高处,俯瞰著眼前规划中的港口选址。

女儿河入海口东侧一片相对开阔的滩涂地带,背靠绵延的低矮丘陵,几处简陋的渔村散落其间。

他身后站著锦城县令冯瑞、锦城守將袁文,以及几位被临时召来的辽东本地乡绅代表。

气氛远不如在登州巡抚衙门那般“热闹”,却带著一种沉甸甸的务实感。

“冯大人,”贾环指著远处,“此地风浪相对平缓,水深尚可,且靠近辽地最大的几处煤铁矿脉,陆路转运便捷。

我意在此处开闢锦州港,並於此港附建大型船坞一座。”

锦城县令冯瑞面上堆著恭敬,眼底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为难:

“回国公,锦城地薄民贫,朝廷虽拨下款项,然大乾初定辽地,百废待兴,这港口,船坞皆耗资糜费、用工巨万的工程,恐力有未逮.”

“钱粮之事,本督已有章程。”

贾环打断他,目光扫过眾人,重点落在那几位虽穿著体面,但面色带著辽东特有风霜的乡绅身上。

“朝廷拨款、我自募之资,已足堪启动。

然辽东苦寒,人力尤为关键。”

他顿了一下,看向一位年龄最长、被称为“周老员外”的乡绅:“闻周员外族中多有人曾参与成边工事营造,经验丰富?”

周员外忙拱手:“回国公,老朽族人確有些粗浅经验,然今辽地遭兵祸多年,壮丁凋零,能调用者十不足一二。”

贾环微微頜首,似乎早有所料:“壮丁不足,老弱妇孺亦可出力。

其余人等,可从关內以待遇诱来。

港口清淤、平整、搬运沙石、烧制石砖、伐木备料等,皆需人手,非青壮不可为。

我已擬明细工价,关內漕工出关做工者,待港建成,可留港內,和矿场、林场一样,一日三餐热食管饱。”

贾环报出一个在当地看来颇为优厚的数字,清晰入耳。

此言一出,不仅乡绅们眼中露出光亮,连冯瑞和袁文也微微一震。

优厚的报酬意味著能快速聚拢人心,而且关外的漕工也会涌入关內。

但朝廷给的预算远不够支撑如此营造,不知道贾环自募资金能否支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