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6章 前路漫漫,风云再起  三国:从剧透诸葛亮开始三兴炎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16章 前路漫漫,风云再起

千年之后,人人如龙。

这句话,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眾人心头。

刘备那双仁德的眸子里,此刻正激盪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那是对未来的嚮往,是对一个辉煌盛世的渴望,更是对自己前半生奔波、对眼前困局最深刻的反思。

关羽、张飞、马超这等脾睨天下的绝世猛將,此刻却感到了一种发自灵魂的渺小。

非是武力之不及。

而是在那浩瀚无垠的时代伟力面前,个人勇武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在这片凝重的死寂里,田信迎著眾人无比复杂的目光,再次深施一礼。

“主公,军师,诸位將军。”

“信先前所言,並非虚妄,亦非天神造化。”

“其根本,皆在格物致知与生產之力这八个字上。”

田信组织了一下言语,解释道:“后世之所以能育千万之才,其根基在於,人人皆有机会读书识字,探究万物之理。”

“国家以律法確立教化为国本,无论贫富贵贱,皆可入学。”

“当亿万民眾皆能识文断字,皆能明算知理,其中自然会涌现出无数能工巧匠、智者贤才。”

“他们钻研稼稿,便有亩產千斤之良种。”

“他们探究冶炼,便有百炼成钢之利器。”

“他们观星望月,便能造出翱翔九天之神舟——”

“无数人的智慧匯聚成河,推陈出新,使得生產之物,一日千里。”

“当天下百姓衣食无忧,府库充盈,方能有余力,有心境,去追求更高远的学问与理想。”

“此,便是生產之力发展到极致的体现。”

法正是双眼骤然一亮,那目光锐利如鹰集,仿佛瞬间穿透了千年迷雾,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他身体微微前倾,打断了眾人纷乱的思绪:

“主公,不必去想那千年之后虚无縹緲之事。正,明白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诸葛亮与田信,最终落在刘备身上:

“德远所言的『格物之道”与『生產之力』,看似高远,其根本,却是我等触手可及的兴国之基!”

“若能革新农耕器械,使百姓富足,府库充盈,则国力自强。”

“国强,则兵精粮足!”

“届时,何愁曹贼不灭?何愁汉室不兴!”

田信可以上前一步,补充道:“孝直先生所言极是。”

“田信躬身道,“主公,军师,生產之力並非空中楼阁。”

“便如之前献上的曲辕犁,使一人可耕数人之田,这便是最直接的生產之力提升。”

“若我等能系统性地改良水车、纺车,乃至冶炼之法,不出三五年,我大汉治下之地的粮產、

布匹、铁器產量,便可倍增。”

“百姓安居,府库充盈,这正是『格物”能为大汉带来的近期之利。”

法正和田信之言,字字珠璣,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刘备心中的迷雾。

是啊自己究竟在迷茫什么?

兴復汉室,难道仅仅是为了刘家的帝位吗?

不!是为了结束这乱世,是为了让天下苍生不再流离失所,是为了重现大汉的荣光!

若有一条路,能让大汉的子民,未来都能“人人如龙”,那不正是自己“仁德治天下”的终极体现吗?

刘备长身而起,眼中迷茫尽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仰天长嘆,声音中带著一丝压抑不住的感慨与豪情。

“千年史册,未来之景—·终是为备,指明了兴復汉室的根本大道啊!”

他郑重地看向诸葛亮与田信,一字一顿,其音鏗鏘,重如泰山!

“孔明,德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