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三步走,稳稳噹噹&激增的流量!
不过洛川也不能完全摆烂,在团队搭建方面,还是需要出点力的。
刚巧,他也略知一些相关领域的人才。
比如,他此行將会拜访的中科院计算所,就有两位优秀人才。
陈韵霽、陈天实团队。
这哥俩是亲兄弟,团队的论文成果,“diannao”和“dadiannao”,於2014
年,先后斩获asplos、micro两大计算机学术顶会的最佳论文奖,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科研机构的首次。
2015年,两人成功研製出国际首颗深度学习处理器原型晶片,“寒武纪”。
次年正式成立寒武纪公司,並推出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
不过此时,这哥俩应该正在搞,智能处理器的基础研究。
洛川打算以“联合实验室”的名义,“顺带”给两人的团队拉进项目组。
水木微电子研究所內,此时也有一位后世知名的行业顶级人才,洪州。
先是担任华威海思自研gpu首席架构师,之后又加入壁仞科技,担任cto一职,负责通用gpu研发。
刚巧,洛川也要跟水木微电子所,成立联合实验室,梢带手给这位也带上~
还有中天微团队。
创始人严小浪,主导国產嵌入式cpu研发,客户包括华威、中兴等厂商。
今年七月份,中天微刚完成ck807多核处理器流片,正寻求融资扩大產能,洛川顺手a了上去,以绑定其ip核,未来適配极光云的硬体需求。
后世,中天微併入阿狸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成为核心团队之一。
齐晓寧,华威海思主任工程师,参与过华威首款自研cpu晶片设计,后世加入阿狸,担任平头哥副总裁。
赖智明,amdgpu架构师,目前在amd魔都研发中心,后世加入达摩院,负责含光800晶片架构设计。
虽然还未接触,但洛川感觉,这位应该还挺好挖的。
amd对国內研发人员的限制十分严格,即便是骨干成员,都难以接触核心研发任务。
这也算是多数西方大厂,统一的死德行。
除了这些有印象的,洛川还打算从amd和英伟达死命挖人。
今年以来,虽然次贷危机还未全面爆发,但一股裁员潮已经在硅谷开始蔓延。
科技行业和网际网路行业首当其衝。
刚好可以借著这个机会,招募技术骨干,猛衝一波。
gpu是大模型的“燃料”,无论是训练还是推理,gpu的並行计算能力,都是不可替代的。
这种ai算力的“基础设施层”,极光必须握在自己手中。
必须!
其实,洛川原本最希望合作的对象是华威海思。
华为的研发实力,自然毋庸置疑。
单是近四万的研发人员规模,以及单年过百亿的研发投入,都足以说明一切但可惜的是,他向华威表达了合作意向之后,对方的兴趣並不大。
当前,华威的核心仍在3g/4g网络通讯设备,晶片方面的目標,则是聚焦在机晶片。
而极光需要的,是底层硬体与算法深度绑定的专用ai算力晶片。
另外,华威在晶片指令集,选择的是armmali架构,跟洛川选择的risc-v架构路线也不相符。
简单来说,如果把晶片比作手机,那arm和risc-v指令集,就相当於“手机作业系统”。
arm就像ios,闭源、成熟,买授权就能用,但受限於版权,只能做固定款式而於今年刚刚诞生的risc-v,就像安卓,代码全公开,可自由改造。
说不上熟优熟劣,但肯定是后者更適合,需要针对云计算场景定製优化的极光科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