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刘邦平定巴蜀之地后,第一批粮食產出,得粮六十万石。
而作为丞相的萧何,也第一时间在巴蜀等地组织生產,开垦土地,为以后汉军北上提供物资上的准备。
也是在这一时期,韩信进入了萧何的视野,
刘邦入蜀之时,韩信离楚归汉,担任“连敖”(管理仓库的小官),除了与之接触过的钟离昧外,无人所知。
后来韩信犯了法,理该被处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经被斩杀,就要轮到韩信了。
韩信抬头仰视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
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於是將推荐给他刘邦。
刘邦让韩信担任“治粟都尉”(管理粮餉的官职),有意磨磨其性子。
正是在担任治粟都尉期间,韩信与萧何开始接触。
通过多次交谈,萧何赏识他之才,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
刘邦便又给韩信提升三级官衔,让他协助萧何调配后勤。
韩信却觉得刘邦並不重视自己,於是也逃走。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
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刘邦听后,明白必是萧何前往追韩信。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
早有准备的刘邦,笑道:“看来丞相是把孤的大將军带回来了。”
萧何不解道:“大王既知韩信之才,为何不重用?还要搞这么一出?”
刘邦回道:“韩信之才,所知者不过二三。若我一上来就任命他为大將军,如何能让眾將心服。现在,他因你这位丞相亲自去追而闻名全军,封坛拜將的时机已到。”
明白自己被刘邦的算计,萧何也不恼火,笑道:“像韩信这样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国士,大王要想爭夺天下,確实要费这一番心思。”
刘邦回道:“接下来,我將通告全军,封坛拜將。”
不出一日,汉王打算册封大將军的消息传遍军中。
汉军將领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將。
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待韩信拜將后,刘邦询问道:“丞相多次提起將军,將军有什么计策能教授给寡人呢?”
韩信於是反问刘邦说:“现在同您东向而爭天下权柄的,难道不是项王吗?”
刘邦承认道:“是的。”
韩信为之分析道:“到目前为止,项羽有四大错。”
刘邦问道:“请试为孤言之。”
“第一错:未居关中之利。项羽定都彭城,错失地利,失去统一他天下的机会。“
“第二错:违背怀王之约,分封诸將。裹挟眾將反叛诸侯,贪尽灭尽,任人唯亲,分封不公,
必將引得天下诸侯不服。”
“第三错:残忍暴虐。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到残杀破坏,天下很多人都怨恨他,百姓不亲近依附他,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霸主,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
“第四错,恩赏无信。项王不能放手任用贤將,这只能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
“而如今的关中,三秦的君王章邯、董、司马欣本为秦將,率领秦国子弟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將领投降了项羽,到了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司马欣活下来,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
“正在这时项羽以军威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
“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如今大王起兵向东,
攻三秦的属地,只要號令一声即可收服。”
韩信所提的战略策论,是为“汉中对”
为刘邦此时在关中的天时地利人何俱在,当趁章邯立足未稳之际,分割关中的三王势力分散。
若是给章邯此人足够的时间经略关中,那以这位前秦朝少府的水平,必然能將关中的人力物资动员起来。
到那时,北上才是真的困难。
之后,韩信又与刘邦一同设计了更有效率,更为公正的军法制度,在军中推行。
一时之间,军中原本浮躁的人心大定。
如今万事俱备,只待北上。
刘邦採取韩信之谋划,部署魔下將领攻击的目標,以汉中为粮草后勤基地,正式开始北征之路汉中之地与关中之间,有著秦岭崇山峻岭阻隔,古人为与外界交流,在山壁上开凿出道路,是为栈道,总共有五条。
分別是“子午道”、“骆道”、“褒斜道”、陈仓道、“祁山道”
子午道道路狭窄,仅少量部队可以行进,但不適宜大军开拔;褒斜道则是在刘邦王汉中时,便已烧毁;祁山道则北连陇西郡。
刘邦想要北入关中,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走骆道、陈仓道二道。
而此二道中,文以陈仓道最適合大军开拔,
对於刘邦这位举世公认的战神,章邯可不敢有丝毫大意,除了將不在自己防区的子午道交由司马欣防守之外,其他三道全部布防。
章邯更是亲率主力驻扎在陈仓道口的陈仓县,防备汉军隨时可能的北上。
·有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