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食其回答:“是冯敬。”
刘邦笑道:“是秦將冯无择之子,虽有能力,但比不上灌婴。魏军的步將是何人?”
酈食其答道:“是项佗。”
听完西魏军的將领配置,刘邦给出结论,“比不上曹参。我无患矣。”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汉军以韩信为左丞相,率骑將灌婴、步將曹参等攻魏。
韩信推进於临晋河岸的一部汉军,徵集船只,大张旗鼓准备渡河。
魏王豹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主观地改变军队部署,集中力量,推进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企图堵住汉军东渡黄河。因而对战略要地安邑和首邑平阳都没有留置强有力的守备兵力。
韩信採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战术,集结船只,伴作由临晋关渡河,主力却直奔临晋关上游百余里处的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乘魏军无备,用木神缚罌岳(一种简易渡河器材)迅速渡过黄河。
渡河后,即以迅猛的行动进攻临普魏军之侧后,在东张地区击破魏军,旋即攻击战略要地安邑。汉军对魏战略要地的奇袭,给魏王豹以十分沉重的打击,以致仓促间被迫转移蒲坂附近兵力以救安邑的危急。
这样,魏集结於蒲坂之大军,先是被置於无用武之地,后又被动回军,往返奔波,疲於奔命。
汉军袭占安邑,立即转向从蒲坂北进的魏军进攻,两军在安邑西南地区交手。汉军曹参部从正面进攻。
灌婴骑兵包围侧击。魏军將领项它挡不住曹参的攻击,冯敬的骑兵则被灌婴击散,魏军逐渐陷入包围。而临普渡河经蒲坂前进的汉军又及时赶到参战。
九月,汉军在安邑西南击败救援的魏军,並俘获魏將王裹,袭占安邑。魏王豹率败军东走曲阳(今河北曲阳西),再度被汉军击破。
魏豹逃至东垣(今山西坦曲)被汉军所擒,魏军全部被汉军歼灭於战场。
此战,韩信大胜,俘虏魏豹,平定了魏国,关中河南侧背战略威胁为之解除,大大有利於滎阳方面的战局,改魏为河东郡。
汉解除后顾之忧,能够集中力量对楚作战,並为之后灭代、破赵、降燕、克齐,开闢北方战场创造了条件。
韩信於战役结束后把俘获的魏王豹等送往滎阳,將夺占的河东50余县,设置为河东郡。
並派人请示刘邦说:“请增兵三万人,臣打算往北方攻取燕国、赵国,向东攻打齐国,往南断绝楚国的粮道,再向西和大王在滎阳会合。”
刘邦得知后,给韩信增兵三万,又了张耳和韩信等人一起,进兵攻打赵国和代国。
就在韩信率汉军攻伐河北之时,南阳郡的问天敌与钟离昧等人,也已准备完成,打算开启南征之役。
南方三王,临江王共敖、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皆为项羽在关中时越所封,又都参与杀害义帝,可谓是楚国有利支撑。
但这也让举为义帝报仇大旗的刘邦,有了足够的理由去討灭他们。
而共敖、吴芮、英布占据旧楚之地,拿下他们,便可顺长江而下,分割江淮与江左之地,將西楚一分为二,同样实现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早在彭城之战开战前夕,刘邦便命钟离昧、季布、柴武、丁復四將前往南阳郡与王陵会合,督造舟舰,以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