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136.剋期赴战不逾时
再观江上,元军四万余水军阵列大江,拥上游上风之利。宋军四万余水军摇桨踏轮,也前驱后赴,抵达战场。
董文炳和帖木儿不在润州、扬州吃了宋军的亏,早就想著要把这个面子找回来。而刘师勇水上老將,虽然风向不利,却也未露惧色。
江滩上已经战开,可水上还只是一片紧厉之色。
双方都在等待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击败对方的机会。和陆上不同,陆上的战斗面宽只有区区十里,山河相夹,狭路相逢勇者胜。
大江之上却有二十余里宽阔,大小舟船人马即便十万,撒下来也不过是等閒。若是元军先冲,宋军左右两侧包夹而来,元军反受了包围。
“不知留后战况如何。”刘师勇在一条平底大车船的楼上,遥望著江滩。
江滩上传来激烈的廝杀和呼喊声,两军交撞在一起,却有看得不慎分明,也不知道元军压倒了宋军,还是宋军压倒了元军。
左右也无人能够回答他,诸多亲信的军將,都被他派遣到船队之中。像是他弟弟刘师能,正在前军的另一条大车船上充当先锋。
后世韩国人不是拍了个鸣梁海战的电影嘛,到底符不符合史实暂时不论,但是他有一个海战表现是对的。就是每一条板屋大船上,都有个“管带官”。这也是为啥这个船上是个县令在指挥,那个船上是个御史在指挥的原因。
江上不同於陆上,沟通联络更加的不方便。所以只能广撒將校,分布四面,
进行相对独立的指挥。当然战前肯定都说好的,至少有个大致的方略。
邓子龙和日本水军作战时,他的儿子、侄子还有家丁等,就都分布在各船上。等他被包围,有记录说许多舰船来救他,当然最后很可惜,没有救下来。
歷史上打焦山之战,张世杰命令铁索连舟,禁止起锭。除了他本身步兵出身,不擅水战的原因外。也有他魔下並无水军將校,只能团聚在一块儿作战的原因。
回到今天,战前张巡和刘师勇说得非常明白,咱们和文天祥约好了,文天祥会带著三万人来夹击元军。如果文天祥能够按期抵达,那么他在上游冲,你在下游挡,两面夹击,一定能够把蒙古水军给消灭掉。
失去水军的元军,尤其是在江南岸的元军,那就等於是陷入了死地。毕竟阿术和侯景不一样,侯景喊一声出城投降的奴僕立刻放还为民,就有几万人出来支援他。
阿术没有这个群眾基础,而且阿术背后还跟著个打不死他,但是可以噁心他的张巡。无补给,无支援,无休整,要不了一个月,江南的元军就得完蛋。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所以文天祥怎么还不来?
要是文天祥不来,今儿这水面上,恐怕就只能是个对峙的局面。毕竟长江这么大,如果真不想打,来去自如的很。
一路往下跑,建康、扬州、润州、江阴,都可以退避。
董文炳也能跑啊,江州、黄州、鄂州、襄阳,全都是元军或者偽军控制的城镇,真要走,难道拦得住吗?
“江上怎么毫无动静?”江滩岸上战况一进一退,互角之势,张巡终於有精力把视线放到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