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249.事还未定不作数
因为张喜殉国至忠,成仁极烈。给朝廷上书时,表文是张巡亲自写的,都没有让僚吏们润色。现而今那件血衣还在张巡的身上,以志不忘。
原本他这样的身份,大概率是和尚公主没有半毛钱关係的,但一则忠烈名闻天下,不出意外要是还有《正气歌》,张喜得占一行。二则便是张巡本身为统兵大帅,朝廷还得依仗,不能拉来做駙马都尉。那退而求其次,就只能推到张喜的弟弟身上。
谁叫张巡没儿子,侄子张楨过年才十三,这还是虚岁,差太多了。往近枝张巡最亲信的同宗子弟身上推及,谁也推不过张喜这一支。
可除了部分朝代以外,尚公主都不是什么有志气青年的好选择。一旦成了駙马,那这辈子就废了,屁用没有了,啥也干不成,啥也不能干。
宋代公主之所以称“尚”,意思是迎进门她就成了你的君,和你爹妈一个辈分,你得作为臣去侍奉公主。虽然不至於像清朝那样,事实上別居,可住在一起都麻烦的很。
李让来了,得好好问问他,朝廷內现在到底怎么回事。不是都陆秀夫说了算的嘛,怎么还出这么一个么蛾子的事。
反正要等后方的兵粮运来,也不差在这儿多拖一天两天的。
星夜兼程赶到淮西来赴任的李让,唇上也蓄起了鬍鬚,前后戎马奔走,上马理军,下马管民,此时瞧来颇有二三分气相。与当初那个还笑话咱的大表哥,属实不同。
经由李让的嘴,张巡也基本知道了朝廷的概况。现在主战派確实眾正盈朝了,而且许多人认为这是乘胜追击的大好时机。但和大伙几都知道那样,南宋的主战派分为两种。一种是死战到底,不死不休。
另外一种主战派是拼死奋战,以战促和。通过击败南侵的元军,来为南宋谋求一个相对较好的议和条件。
甚至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內,文天祥、陆秀夫、汪立信等如今的主战派大佬,也都是持这样的態度。
只不过他们觉得先给韃虏送个二百万,忽悠他们北返,只需要二三年时间,
南宋就又能拉出来十万大军,继续抵抗了。
对於南北议和,给予岁市,南宋朝廷的主战派其实也並不很排斥。他们的主战是以保存整个东南半壁为前提的,能够保住社稷,那就成功了。既不负先帝对他们的厚恩,又不负当今对他们的重託。
至於最罕见的那种主战派,也就是北伐中原,兴復宋室,重光华夏的,应该已经死绝了。反正以张巡的了解,几十年前可能还有,现在是毛也不剩咯。
先宰相赵葵就是这一派的人马,积极主张“抚定中原、坚守黄河、占据潼关、收復三京”。而且也一直身体力行,试图这么做。
彼时的宰相乔行简,则认为“今边面辽阔,出师非止一途,陛下之將,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
另一位宰相真德秀则认为“移江、淮甲兵以守无用之空城,运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废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弊立见。”
事实上在理宗赵的初年,南宋就已经没几个坚定的北伐主战派了,主要还是南北合议主战派占主流,想著保存南宋半壁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