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290.兄弟二人各任差
朝廷终於吵出了一个结果,詔令淮南两路安抚大使张入京陛见,由副使李让暂时监护淮南,权领其事。
张巡在这边积极讲求整理盐务的办法,文天祥也基本摆平了局面,通过了派遣和议使去往大都,和忽必烈暂时恢復和睦的决议。
眼下不论是內帑,还是外藏,全都是盪尽的局面,无论如何也没法再打仗,
管大伙儿的出发点是什么样的,至少在息兵上尚且一致。
所以张巡好容易又瞧见了自己大哥一面,张遥终於从那个饿的脚打飘的模样,变回了中正平易的中年官僚气相。
按他的想法是住到老张家在临安的自宅中,兄弟两个统掌大兵,俱是帅臣,
不合適住在一块儿。但是张巡没肯,张逞又不是来朝廷履新的,纯是来陛见,接受了圣旨和国书,就要去找忽必烈对线。
住不了几天就得走,还避什么嫌?况且淮南两翼,数万屯卒,在大表哥李让的监护之下。避不避嫌都会被视为张巡的羽翼。
瞎,这个家不再是张逞做主咯。
先前已经议定,张逞担任正使,杜滸担任副使,算上隨行的人员和护卫,大概有个二百人吧。先赴两淮沿边,之后再渡淮过开封,向元朝的河南官僚稟明来意,设法去往大都。
宋蒙交兵四十年,双方早就不通音讯了。现在派人去大都,以往去辽,去金的老章程都不好使,一切都得摸索著来。
朝廷手里还有点散碎的小钱,预备了一些赵湿转送给忽必烈的礼物。甚至包括临安画院专门进呈的五张描绘各样鹿只的图画,因为听说忽必烈今年六十岁了,这玩意儿象徵福寿绵长来著。当初辽皇帝和宋皇帝,也互赠这种小礼品。
和杜滸一样,张巡瞧见张逞,也嘱咐了不允许给岁幣这一条。其他隨便你谈,反正不能给岁幣。张逞倒不多问,只是记了一下张巡的说法,表示一切看在虏中的应变。
虏中肯定有危险,能去就去,不能去算求。
反正三五年內元军是绝不可能南下的,张巡这点自信还有。有这点时间,差不多鄂州城防也建立了起来,淮南的粮草兵马也囤积充分。
结果再坏,不会坏过咸淳九年的大崩溃局面。
倒是陆秀夫说那些投靠了元朝的汉官,他们或许在虏中会从中作梗,最好多加防备。毕竟他们在忽必烈面前的最大价值,就是南下的带路党。如果元军不南下统一全国,他们既没有蒙古军功贵族的武功,也没有实际革新政治、整理財计的本事,那只会被忽必烈弃如履。
有道理,张巡心想咱们大姐夫还是懂政治的,至少这个建议很中肯。张逞和杜滸如果能够直接拜见忽必烈,务必和忽必烈极言。
出发出发,张逞算是彻底卸任淮南安抚,使向大都。那么他的这张位置就算是空了出来,想都不必想,根本没人敢爭这张位置。
除了小部分声音说,应当由原任的两淮大帅李庭芝復任外,其他人其实都很清楚,能接班的就剩下张巡一个。
主要还是为了把张巡这一镇兵马给推到前线去,既防备韃虏,也受韃虏牵制。不像是屯驻在常州,三昼夜就能狂奔到临安来。
其实合理一点,应该让张巡去鄂州,李庭芝回淮南。毕竟鄂州是上一次元军的突破点,张巡有一镇精兵,才能够堵住这个大破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