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306.要赚细水长流钱
譬如什么?
譬如带宋的官吏和其他各朝各代都绝大不同,非常喜欢跨省办案,尤其是跨省办经济案。那种有经济纠纷,遗產纠纷,债务纠纷的,全都是带宋地方官最爱的差事。
正经盘剥老百姓已经剥不出几个大子儿了,那么用《大明1566》里谭纶的说法,歷来国库亏空,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现在百姓已经徵税到七十年后了,都成穷鬼了,那只能打商人富户的主意。
尤其是那种没有官身,或者只是捐了一个冠带在身上,家中无人任有差遣的富户。已经成为了全国各地衙门瞪大了眼睛,十二个时辰找错漏的肥肉。
最简单的,比如本地商户和外地商人有商业纠纷。地方官吏会立刻发动十分的主观能动性,千里派员“飞索”,以大公无私的“推排”之术,来详细掌握外地商户的各类资產,並迅速进行冻结和查封,保证资產不流失。
之后有问题那就谈问题,没问题那就硬拖著。你富户商人拖得起,那我就陪你拖。拖不起就来谈,想要解封三七分帐,官府七,商户三。
眼熟吧,带宋现在就是这么办的。
有些地方官府,甚至完全不考虑什么地方民生要事,所有的精力和人手,都安在飞索之上。只要能够索到一家家產万贯的富户,今年立刻就能过个肥年。
至於朝廷的赋税,那是千年不赖,万年不还的。凑合著应付唄,越是到这种时候,临安越是管不到地方上的事务。
除了两浙以外,三年的赋税,解送到临安才四千万,像话嘛?按照朝廷的规制,正赋全国二百万,另外还有经制钱、总制钱、桩封钱和柔米和买本钱。
正赋就是每亩三十或者二十征一的田赋,极轻,全国核定总收入一般就二百万。经制钱和总制钱就是因为连年战乱而增添出来的杂项,如今已经变成了正项,每年在一千三百万以上。
桩封钱起始於赵大赵二积蓄金钱,攻打契丹,收復燕云十六州的专项经费。类似於明代的辽餉,这会儿也成了正项。
至於柔米本钱,换个差不多的现代的说法,叫做社保。朝廷先替大伙儿存著一笔钱,等发生了灾荒,用这笔钱来给大伙儿买米賑灾。
哼哼,好就好在他想法好·——·
每年这些钱加起来就应该超过二千四百万,加上盐税一千万,茶税三百万,酒、醋、药、铅等专营收入。朝廷的年收入正常应该有五千二百万朝上。
实际上嘛,哈哈,各地的拖欠,每路都超过百万千万,连素称富庶的浙西都积欠了超过六百万。至於广东福建,更是积欠千方以上。
即便如此,各地的官府仍旧號称號然,全无半点积蓄。
可不就只能够靠到处去飞索外地的富户来进行办公经费和个人薪俸的筹集,张巡如果能够利用手里的强权,干那么一票,全国飞索。
不敢说几千万吧,短时间內弄个五百万八百万的,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