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说什么再度南下了,能够守好家门就不错咯。
不过眼前这三千余家,一万多口人?张巡想了想,就近安插在扬州附近似乎不妥,安插在沿淮各墩堡似乎也不太行。
唔·——.
李庭芝连两万家都不怕,我张二难道就怕三千家?扬州附近的土地空出来这么多,正好拿来安置这些南逃的起义军家口。至於其中的精壮,全部收编成熟券军。且先屯田用著,真要是打起仗来,再给与鎧甲军器。
和姚嵩把想法说了,姚嵩思索一番之后,也表示认可。这帮人是北朝的“贼兵”、“乱兵”,
已经回不去北方了,那收容下来做军便是最好的。
宋代的军队被时人称为“小赤佬”、“贼配军”,充军属於重刑之一呢。把这些逃人拿来做军,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安排了。
二人立刻分工,姚负责进一步了解北方各路起义军的情况,並一一写明,將消息传递给朝廷,以备朝中参考。
而张巡则是率领数千铁骑,去海州押解这批人南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教他们瞧见俺张二的兵威赫赫,那他们大概率会安定下来,好好地屯田。
101看书1?1???.???全手打无错站
多添个小心的事,如果能够避免掉以后的麻烦,那就是有益的。
在自己的衙署,憋了整整五天,才把淮南盐务盐票的条陈详细写好,预备来提交给张巡的叶李。瞧见包圭,才知道张巡已经出城调兵去往海州了。条陈且先收著吧,前头可能要打仗,节帅没有心思来管你这事了。
话听在叶李的耳中,那是大呼为之奈何啊怎么又要调军动兵了?哪里来的乱事?是民乱还是譁变?包圭只知道是去海州,具体情形现在尚属隱秘,並未公开,自然也不能告诉叶李。
以为自己抓住了张巡这么一个好平台,终於可以施展抱负的叶李硬是在官厅门口嘆了一分多钟的气,才无奈的离开。
出得官厅他还有些不信呢,借靠自己江都县尉的身份打听。果然听说侍卫亲军马军的三千数百骑人马,已经护卫著张巡往海州去也。营里面还临时给这些战马和乘马准备了二日的豆料以及盐水。
看来张巡是真有要务,数千马兵调动,这在后世,那就是两个合成重装旅调动啦。可以上国际新闻的那种军事部署,不可能是为了避开一下叶李这么一个县尉,而进行的动作。
如此,叶李只得回返官厅。
並不知道叶李会这般懊恼,还这般焦急的张巡,拍马过了安东州,也即后世的江苏涟水县。此时黄河已经解冻,按理说应该搭建浮桥的,但张巡只命屯在山阳县、清口和清江浦的刘师勇,派遣水军来接应。
不就是一万多人嘛,来回倒腾两三趟就能够全部倒腾到淮南来。到了淮南,想跨过黄淮並流的淮水,那可就难啦,没有什么反悔的余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