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打野战就千万不要打攻城战,这是张巡的作战要则之一。
果不其然,杨文安一动,云顶城同样动了起来。毕竟云顶城就那么大,有点声响是根本遮掩不住的。就算人衔枚,马裹蹄,你这大象遮不住啊。
知道城內有大象之后,张巡把原本各部各营都拿来当號炮使用的青铜单眼,统一交给了王安节的御营前军左厢。上次被战象冲得灰头土脸,却没有全面溃败,反衝张巡中军,已经说明这支部队的坚韧。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继续信任王安节呢?哪里跌倒,哪里站起来嘛。带上大號炮,给咱堵住云顶城的东门。
云顶城西南两面都是断崖绝壁,完全不可通行。北门外的小径只有两米宽,
也不適合大部队进出。真要打,战场还是在东门外。
然后这会儿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对汪良臣和李德辉而言是天崩地裂的大问题。
下雪了,东门外的山坡滑的大象不能走。
一个成年人,从一米高的地方跳下来,屁事没有。可一个成年大象,要是从一米高的地方跳下来,登时就骨折完蛋了。
大象的自重太大,根本没办法顺利的衝下湿滑的东门外山坡。可这会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眼瞅著张巡和杨文安都要对接上了,再不出城跑路,以后就没机会跑了。
实在没有办法的汪良臣,立刻下令將城內的耕牛数十头,还有数十匹老马,
尾巴屁股上绑上烟筒和火药纸筒,点燃之后直接驱赶向围城的宋军。
已经谈不上火牛计了,这会儿就是为了打乱围城宋军的阵势,替元军奔个活命罢了。
击败宋军什么的,根本就没有想过,
而且云顶城是在沱江的南岸,元军还得先绕出龙泉山,往上游走,走到沦江滩浅之处,抱著马很容易泅渡过去。现在又是枯水期,难度不大。
不信问问传奇渡河王王保保,抱著根浮木就渡过了黄河,他们蒙古人真的有点渡河水平的。
山下的张巡和杨文安大张旗鼓的“匯合”,当然实际上没有真的凑到一处,
几天前还互杀呢,不可能这么快就亲密无间的。
山上的汪良臣也“如约”打开了城门,正当张巡和杨文安警戒城內的战象时,城门口突然燃起大量的烟雾,还有不绝於耳的牛马嘶鸣。几乎是一瞬间,就有百十头牛马从城门口被驱赶了出来,向著山坡下围堵的宋军衝来。
不是去打杨文安吗?怎么还给俺使出火牛阵了?
离了个大谱。
幸亏宋军惯来信奉火力至上的理论,张巡还点了数量理念,带得人多,瞧见牛马衝下山,前阵的王安节就喝令放箭。瞧见大象我害怕,瞧见牛马我怕啥?那就不是牛马,那是今天晚上的一盘肉啊。
前儿的大象中上三五箭和挠痒痒似的,根本死不了,可是牛马中上三五箭,
那基本就扑地了。
一瞬之间一千数百支弩箭激射而出,和铺天盖地的箭雨也没啥区別。登时把冲阵的牛马刷去泰半。等第二轮再射,实际上已经没多少牛马还能继续冲了。
可牛马屁股上的硝烟和炸火,將整个宋军方阵前搅得一片浓雾。
这会儿就要问了,此时是什么季节?是冬季。冬季刮什么风呢?西北风?
上风口的是宋军,下风口的,自然是云顶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