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疏通好了的淮水,就可以开始规划分渠,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从清口往下,一路到安东州(涟水),在分渠上设置闸口。
要求使用该闸口的地方,立约集资,保证闸口及附近堤防、储备石料、植树立木等后续维护工程。毕竟水是这个分闸后面的百姓用的,那他们出后续的维护费用也很应当。
指望带宋朝廷后续出资维护?那呵呵吧,不发大水,谁来管你这个那个的。
提供社会服务,始终是封建朝廷忽略的一节。
遇上个所谓的明君,那还賑济一下寡孤独。遇上个昏君,把人家儿子抓去充军或者役死於大工,瞧见家里还有个老头,便塞一根烧火棍,说一句老乡我看你也是年轻的老军,跟著军爷去填线吧。
《石壕吏》里的杜甫不写的挺明白嘛,都这样,杜甫自己也只能写写诗,骂两句,又改变不了。
与其指望朝廷,不如指望当地的地方互助。从宋到清,虽然打击地方结社的力度时松时紧,但是地方上结社自我维护的风气是始终存在的。毕竟单个小农毫无抵御风险的实力,一个地方上的小宗族在破家知县、灭门令尹的攻击下,也很容易瓦解。
往往是一县结社开会,聚拢成团,以有道德底线的封建士大夫为核心,以地方上的耆老乡望为骨干,设立规约。对內自保和互帮互助,对外抵制朝廷的抽发和所有他们认为不合理的要求。
这种组织,反而很热心地方上的公益事业,修桥铺路,设立学堂,兴修水利。指望这些地方互助组织,比指望带宋朝廷靠谱多了。
带宋朝廷只有在徵税的时候,会想起帝国每一个角落的村镇,而村镇自己才会时刻关注本地的事务和利益。
“吴待制家学渊源啊——
张巡心想,原来你小子的本事在这上面,做个解运官屈才了。
“宦海沉浮,略有所得而已。”吴璞都五十六岁了,跟著他爹看过吃过,自已也是进士出身,歷任州县。
虽然谈不上说多有建树吧,至少经验充分,见识过各种水利工程。现在可能就是缺一个表现的平台,来施展一番。
“且先从容办妥解运,事后你我再详敘。”张巡现在事多,確实没有空专门来办这件事。
等之后恢復了中原,到时候才需要全面的梳理黄河和淮河。只希望吴璞到时候还能够有个样子,不至於老得都走不动道了。
英雄美人都会迟暮,良將贤臣也是如此,得趁著现在眾正盈朝,还颇有几个愿意办事,勇於任事的人在,儘量把事情都给他办成了。
现在的张巡既有能力,又有財力来办这些大工程,后面的皇帝还不知道啥鸟样呢。张巡可不敢篤定自己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好样的,况且张巡自己,都不敢保证自己永远贤明。眼下有人劝,有人諫,张巡听得进,那还能办。
以后听不见了呢?諫臣良臣们死完了呢?
吴璞也是再三拜谢,表示自己之后会擬写一个条陈上来,先让张巡过目。张巡把著他的手臂就说好好干,瞧见衣架上有一领自己的披风,索性就起身把披风取下,繫到吴璞的身上。
没啥好送吴待制的,送你一件原味披风吧。
还別说,这一招確实挺好用的,吴璞更是感动不已,似乎是终於遇到了伯乐,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学了。
张巡还问他家中子弟如何?吴璞便说自己的儿子吴宝谦已经中了进士,外放去四川做县尉,这会儿正千著呢。
县尉?千什么县尉?先拨来,充淮南幕府管干官,跟著老兄你办差。能传给他多少知识,就传给他多少知识。从吴潜头上传下来的一肚子学问,不能够就这么埋没了。
哪天吴璞要是蹬了腿,这个吴宝谦张巡还要用呢。就和黄震的侄子黄梦干一样,老臣们凋零了,但如果有年轻人续他们的事业,那星火就断不了。
行文一封,直驱四川安抚杜滸处。
这头吴璞连连拜谢辞行,那头张巡又把叶李叫来,询问他是不是还有什么贤良方正之士,如果有就推荐来。用人之际,別觉得这样举荐人才什么的,好像就是结党营私。张巡不顾虑这些,有人最重要。
叶李先是一愣,他估摸著是以为张巡试探他来著。但是张巡是那种玩试探的人嘛?肯定不是啊。张巡几乎不搞这种直球的试探,有话就问。
於是叶李就先哈哈大笑起来,表示张巡当年在淮南,幕府已经网罗了数白人。这些人虽然才能各有不同,也有非常普通的循吏,但足敷使用。並不需要再大规模的网罗人到朝廷中来了。
须知,人才他都有脾气的,都有需求的。
有人好名,有人好利,有人搏史笔流芳,有人图家財万贯。你张二的名爵就这么多,怎么可能把天下的英雄人物都网罗到魔下呢?
慢慢来就是了,只要保持一个听取四方諫言,能够有个上升的渠道,后面且有人来侍奉你,来协助你。
大不了將来有什么事,就向全天下求取方略唄。
说不准还能在歷史上留下什么美谈呢,鱼水君臣之类的。本来在当前这个时代,一个政策的实行,往往都是按年来计算的。大规模的工程,更是以十年来计算。修长城,治黄河,那更是百年大计。
一年两年不管,虽然也很糟糕,但不至於那么快就崩盘了。可以慢慢来,一步一步走,帝国这么大,容错能力非常强的。
“倒也是如此—.”
张巡被叶李这么一说,心中承认。
“还是儘快去往淮边,巡视各处屯所,安插厢军为要。”叶李微笑,咱们先把当前的紧要事务做了再说。
中原还没恢復呢,就算有充分的信心去恢復中原,那也没必要这么著急的就把之后的所有安排都提前做好。能够把河南的生產恢復,河道疏浚,方便转运南方的军粮北上,那就足够了。
虽说百年大计,但能做好五年计划,並且执行,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