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706.建康扩建工程大
笑话,凭啥我得给你冒这么大的险啊?
杨亮节觉得赵真的敢想敢说,谋杀张巡没问题,甚至杨亮节亲自动手也没问题。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杨亮节弄死了张二,皇帝谁来干?
就这么简单,赵能够拉来谢家的四万大军,赵是难道不能够拉来四万大军?
老谢家自己没有亲生的皇帝,他拥立赵和赵是难道有本质上的区別嘛。无非就是在这次变动之中,能够获得多大的利益罢了。赵和赵是都是谢太后的孙子,谢堂拥立谁都不妨碍他外戚的身份。
之后无非是谢堂和全清夫分权,还是和杨亮节分权罢了。
眼下赵唯一的用处,是可能促成杨嗣昌和张逞女儿的婚事,进而创造一个谋杀张巡的良机。
这用处可以说独一无二,但也不是赵拿来拿捏杨亮节的本钱。杨亮节需要一个保证,一个落到纸张上的字据。
赵湿永不復辟!
即便杀了张巡,且摇来了谢堂和谢光孙,控制了临安的情势,带宋的皇帝还是赵是。赵可以封王,获得汤沐邑,但皇位想都不要想,绝不可能。
口头协议,君子约定,都不行。只能是落到纸面上,明明白白的写清楚。那么杨亮节可以保证事后给赵待遇,双方各自安好。
至於这事有没有可操作性,那就要看谢家的態度了。此事成行的关键就是荆湖鄂州镇的四万精兵,有四万精兵开入临安,之后號召天下兵马勤王,老赵家好岁现在还是皇帝,天下非张巡直辖区的州县大概率会观望。
会直接出兵的是常州和淮南,这两处是张巡的根本。但张巡已经把彼处的兵马大多抽调北伐了,操切间很难赶回。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身处河南、河北、山东前线的宋军,一旦仓皇南下反攻,必然会遭遇到北方势力的追杀和攻击。能回来的绝对不会太多,且即便退到淮南,也得整顿才能继续出兵。
有这个时间,征丁拉壮,在临安募集到十万人不算难事。凭藉浙东的粮財富,或者单单是谢家和杨家的財富,就足以在短时间內供养这支大军。
守城一久,没有成年且有威望的政治继承人的张巡部队人马一定会溃散。到时候或剿或抚,还不是在临安胜利者的翻覆之间。
关键在於杀张巡。
其次在於爭外援最后在於谁主导。
每一条都是关键性的问题,事前都得计划好,杨亮节才觉得能够出手。他这样其实和赵,已经算是完全尿不到一壶里了。赵的想法是管怎么样,先把张巡杀了再说,张巡不死什么都是空谈。
而杨亮节一定要把事事都计划清楚,甚至可能还在谋划后路。一个一无所有的废帝,一个还有上千万身价的节度使,二人之间的认知確实大相逕庭。
或者说的直白一点,一个准备隨时上赌桌梭哈,一个还在看人搁那儿算牌算胜率。
干这等事,最忌讳畏首畏尾哦。
且不提他们这伙儿,张巡算了算时间还够,便命先去建康巡视一圈,再往北走。
建康城內此时正在大兴土木,留府的属吏各个派遣家人营修宅邸。留府的衙署机构建筑更是早就建造了不少,此时正在接收档案文书,重新构筑起一个中枢政府来。
留府长史兼六路发运大使金应不知道张巡要来,匆匆赶来,是在街上迎到的张巡。別觉得长史好像不是啥大官,诸葛亮在刘备称王之前,既是担任的左將军府长史。实际上总理刘备势力范围內的政务,成为刘备势力集团內的重臣。
这两年金应在建康和润州干得很好,至少统筹的各路发运任务没有出现大紕漏,半路上的损耗也处於可以接受的范围內,並没有十分严重。这份本事,也难怪歷史上文天祥同样重用他,一路战斗。
今日是长史,明日为卿相哦。
暗示和画大饼还不是信手拈来,张巡现在对这一套已经玩的很纯熟了。反正现在整个外朝都搬到了建康,那迁转还不是张巡一句话的事。宣麻拜相本来就是天子优擢信用之臣尔,难不成靠推选?
比如某个带明,最后混的让给事中也入殿廷推,还是记名廷推,可真搞笑啊。
封建社会玩这套,不纯纯闹呢嘛。
走马建康,张巡对建康的发展很满意。南宋时,建康始终是作为“陪都”存在的。甚至臣构还两度迁居建康,营建了行宫和衙署。不过最近十来年迭遭战乱,宋元两军在建康一带拉锯数次。人民逃散和死亡不少,建筑也有破坏。
所幸城垣基本都是完好的,是一座足以容纳超过三十万人的大城,挤挤住个四五十万人也没问题。
不过一下子塞进来十几万人,还是拥挤的。张巡来建康,也是为了嘱咐金应。现在暂时是没有余力,但也可以在建康的行宫宫城和外城城墙外,再掘一道运河长壕。插柳为墙,树木做柵,简单的再设置一道“外外城”。
说白了就是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在最外围设置的土城。如今这年头,一旦定都,首都人口百万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只能容纳三四十万人的建康城,很快就会不敷使用的。
先把將来的外城圈起来,之后再发动大规模的工役,夯土筑墙,建设门垣。如此行宫就是大內,外城化为內城,土墙围住外城,套环嘛。
具体的规划张巡没有兴趣做,交给专家们即可。
反正筑城这种事,不就是打灰嘛,打灰人,打灰魂,生生世世永留存。这辈子干土木,下辈子还千土木。和中国人谈基建,那纯属多费口舌,钱到位,干就完了。
一听张巡只是要在外城再包一圈木柵栏,金应满打包票,这都小事。至於壕沟兼运河,可以直接让城內的各行行首们集资僱人去挖掘。建康城这会儿已经不在长江边上了,从秦淮河进来,如果多两道壕沟方便走船,对城內各行各业都方便。
带宋干这种地方募资,然后地方自己便捷使用的水利、道路工程,已经很成熟了。当年吴璞和张巡说要修建两淮灌溉总渠,就是打得动员渠道周围各城各镇,自费掏掘,持续维护的主意。地方上能够分到水,就有建设和维护的动力,官民两便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