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去备!”谢光孙没有任何二话,腾的一下站起来,就往外头冲。
现在还剩两天半,准备上衣下裳、中单蔽膝、十二冕,那任务非常之艰巨。正常得弄几个月,才能准备好。
但现在事急从权,前头宴席之际,作为河北安抚制置大使的谢光孙,同之后会在他手下办公的故元官吏们聊了聊。得知当年真金是准备行汉法登基的,所以有一套预备的袞冕。
真金和张巡的身量差不多,如果有那套袞冕在,就一切好办了。所以谢光孙这会儿衝出去就找原本带元大內存储衣冠的內廷监司,找到之后按照带宋的样子改一改就行。
你说穿二手衣服不吉利?
南明永历皇帝登基时穿的不单单是二手的,还是唱戏用的戏服吶。
而且在別人那是不吉利,在王朝继承这边,你要说能穿秦皇汉武的冕服即位,那何止是荣耀啊,还代表看目己是顺理成章的接过土朝交接棒。
朱元璋都愿意接带元的棒,要是有元顺帝的玉璽图章,冕袍服,保不齐他改改也就用了。金国皇帝继位登基用的车,就是从开封打劫走的北宋车。据说北宋的络车还是从前唐继承而来的呢。
走走走,谢光孙哪里还有国公兼两镇节度使的模样,立刻派人去找衣裳。还得去把原本服侍带元,后来服侍乃顏的裁缝,或者说尚衣监的人员给找来。
被谢光孙这么一提醒,张巡站起来瞧了瞧自己这身衣裳。对普通人而言,那就是好衣裳,对皇帝而言,何止是寒酸。宋代的皇帝穿的算是俭素,其实很多纯色袍服上也有纹饰的,只是画像上不明显罢了。
转了一圈,心想谢光孙肯定去办了,张巡便也无所谓的坐下。这会儿才瞧见靴子上还有血泥的痕跡,不知道谢光孙会不会再弄双好鞋来。因为宋朝皇帝冕服的鞋也是专用的,叫做赤。眼下有些地方因陋就简也没啥,看他怎么弄吧。
就这会儿,叶李又走了进来,他倒不是来匯报典礼进度的,而是来问城外那九万多草柵內的大都军民怎么办?
一千九百二十二名蒙古正军,既然投降了张巡,那肯定是直接收编,家属人丁一概带去建康。
至於他们的驱口,释还为民,充两税户。
其他的那些已经失去家中正军的蒙古军户,南迁安置咯。要么去河南,要么去山东,中原的荒地多得数都数不清,隨便安插。照旧能够一户给一百亩地,你要是有本事多耕,自己去垦田,五年免税,土地私有。
加之军匠户也得南迁,合著除了万余有手艺的驱口,张巡是全都准备南迁啊。叶李倒不是觉得南迁麻烦,而是认为幽州是国家在北方的边防重镇,需要有充分的民力来守御和屯种。
“此事不难,吴侍郎自去岁起,便相次募集十万户,北上填充河南河北沿岸津渠。现在立刻拨二万户来幽州,就地安插。”张巡知道恢復幽州生產的必要性。
除此了二万户屯田守城军外,万余驱口放还为民,另外谢光孙所部人马,不可能永远团聚在一起。这一点是张巡先前和谢堂交易时,明確说过的。
新朝不会允许兵为將有,所有军士的统帅唯有一人,那便是张巡。
是以谢光孙的四万鄂州兵,迁移二万生券到幽州来,另外二万回镇鄂州这个大江重镇。原本属於襄阳镇的王安节所部,也要迁移二万生券去大同,重新建立边防。
以这四万生券军为骨干,收拢世侯之兵,结合本地勇健壮士,基本就能够保证防御上的功能了。至於进攻?进攻上张巡还没想好怎么出塞。
反正海都被张巡打成这样,三五年內是绝对没有南下实力的。那三万枚蒙军首级也不是白砍的,京观筑在寧晋泊,蔚为壮观好吧。
马政交给史樟去恢復,盐政交给谢墅去办理,地方州县由於世侯和故元官吏的全面投诚,完全是望风而降的状態。一处抵抗都没有发生,或者即便有,也处於世侯和故元官吏们可以隱瞒的水平。
“若是如此,那率全师南返,一时间便也无有可虑之处。”既然张巡已经有了计划,叶李提醒、参谋的义务算是尽到位。
北伐二十来万生券,十余万熟券,生券战死和战伤退役的差不多有二万,在北方留守需要五万(还有一万在太原),超过十五万生券军会南撤回淮南、两浙、荆湖,北方势必军力空虚,叶李不问不行。
“河北群豪之兵也当拣选壮士。”张巡来河北,也不光是当大善人的。
世侯们经歷了海都·乃顏的入侵之后,实力大损,张巡肯定不会允许他们再掌握规模庞大的私人武装。世代隶属於他们的投下,也得令他们放归为民。
自然的,残存下来的世侯之兵,张巡肯定要拣选精锐壮士,收编为侍卫亲军步军的。只不过暂时这些部队的统帅还是世侯们,等分化调整,四处转拨之后,逐渐把他们消化到位。
加上河北、陕西的壮士,再募个二万生券军不叫难事。这二万则分驻在保州、定州和镇州,一路联通到开封。
河北、山西的军事体系都得重构,慢慢填补。张巡这也只是初步设想,最好是在燕山以北,还能够有一部分內附或者说內属蒙古部落。
也就是后世的承德、张家口这一片区域,交给內属蒙古部落作为驻牧之地。张巡作为他们的宗主,给他们赏赐,收买他们的羊马,双方缔结相对稳固的封建关係。
如果海都南下,他们也不必死扛,主要起一个预警和报信的作用。方便燕山之后的大军能够调动集结,以应对军情。
“招抚蒙韃部眾”叶李似乎有不同的意见。
歷史上內迁的匈奴闹得可凶了,五胡乱华的歷史也是歷歷在目。但唐朝任用胡兵胡將,在中前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玩意儿得结合时代背景看,现在张巡在蒙古人当中,那也是威名赫赫的,招抚来了並不会生乱。
將来?將来若是个不中用的皇帝,那可就只有“土地城池归大唐,金帛子女入回鹃”的份咯。
“此事不急,容后再议。”这也只是张巡的一个初步想法,並不算定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