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49章 749.新设桓州招討使  鼙鼓揭天破宋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回到建康之后,得找几个熟读史书的人,专门给咱们讲讲歷朝歷代的得失。博採歷代的策略,

趁著张巡对国家的掌控力极强之际,把能办的都给他办了。

“陛下准备以何人为桓州招討使呢?”谢光孙虽然不会举荐人选,但不妨碍他问,他是以河北边帅的身份问的。

“唔—.”张巡没立刻回答。

但其实心里边已经有了一个人选,是在进入桓州,確认漠南这片的蒙古部落大多惊慌逃窜。桓州有可能五年八年无战事之后,才確定的。

忠诚军中军中营统制官王旭。

也即张巡本人的伴当初九,论资歷是完全足够的,论军功也有一些,虽然谈不上多煊赫吧,但担任桓州招討司绰绰有余。

在来桓州之前,张巡是需要一个有战斗力,有指挥数千骑能力,还擅长抚绥人心,且能够忠实的执行自己政策的人。这样的人还是比较难找的,所以张巡有些迟疑。

等到了桓州,张巡就立刻决定是王旭了。因为桓州大概率这几年无警,只需要进行基本的守御工作,同时传扬张巡本人的威望,確立张巡在漠南蒙古的地位即可。

还有比王旭更合適的吗?

论守城,王旭是全程跟著张巡在常州从咸淳十年守到德祐二年的。论忠心,那王旭几乎可以说就是张巡的家生子,属於是主僕关係最牢靠的那种。有这两点,就能够很好的执行张巡在漠南蒙古的政策,抚绥人心。

数年之后,张巡整理好了內政,准备继续往北深入蒙古,暴击海都。便可以以土旭抚绥的桓州为基地,获取到马匹和粮秣的支持。打垮了海都,桓州便可以移交给其他人来署理。

“我中营的统制官王旭,你以为如何?”张巡还是把人选说了出来,询问谢光孙的意见。

“王统制啊,极好极好,陛下选得良將。”谢光孙当然不会质疑张巡的决定,况且张巡选得也是个像模像样的將领。

(虽然做了皇帝,但参考带明的记载,在私下的场合皇帝自称我、余、予、咱等,並非无时无刻都自称朕。朱元璋经常“我每”,朱棣惯用“俺”,朱厚照自称“吾”,朱翊钧会用“余”。》

“初九!”张巡这便转头把王旭召来,这么多年王旭功劳苦劳兼有,一个招討使不算什么。

“臣在。”王旭很快从前队被传了过来。

得知自己將要外放为桓州招討使,王旭没有半点畏难的情绪。侍奉张巡这么多年,他如何不晓得张巡用人,那就是至亲也得到基层去干三年。

论亲,李让和张巡从小一起撒尿合泥长大的表兄弟,该外放庐州、汴州,一样外放。不在地方上歷练,就入不得张巡的眼。出身文天祥幕僚的金应,也是先任大军的文书和后勤,后任四川安抚制置大使,这才调入京中担任计相和六路发运大使,成为张巡的留府长史的。

一直给张巡当中军,固然和张巡靠得近,但这辈子也就到头了。王安节能够专抚一方,也是在江西和云南独领一军之后的事了。

即便是眼前才投张巡没多久的谢光孙,那跟著李庭芝去打裹阳,也是出了大力的。不然鄂州一镇,湖南湖北两路的位置坐得那么稳?武功赫赫,人心畏服,並不是单凭临海谢氏的家名,来坐拥一方的。

“到这一任上,务必要实心用事。”张巡的马仗指了指谢光孙的方向。

主要就一个意思,海都虽然在槐河大败而归,但是尚有几分实力。如今大敌当前,边事还远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地步。所以打起仗来,整个河北只有一个头,那就是他谢光孙。

战事上对边帅进行肘,那绝对是大害。至於说谢光孙会不会把河北也经营成他们老谢家的地盘?那必然不会给他这个机会的,等他干上三五年,回朝任宰相吧。

由边帅而任枢垣,这是一个好习惯,应该要保持。

之后再换別人去,只要仗打起来,必然会涌现出可堪一用的兵將。带金到了末季,还有完顏陈和尚呢。灭宋的先驱刘整,抵抗蒙古的孟珙、吕文德,水平都在及格线之上。孟珙更是帅才,號称机动防御大师。

与其担忧没人才,不如多关心一下队伍提拔和人才发掘的机制、通道如何。能从行伍內提拔起勇將,这队伍就不会坏彻底。

“陛下,大喜。”张巡还准备同初九再吩咐几句,让他好好和谢光孙协作呢,一名急递铺兵,

被侍卫亲军引到前来。

“哦?”喜从何来啊?

“建康有信来,公主诞降。”急递捧出一个圆筒盒,上面確实贴著建康留府的封条。

“哦!”一听还真是个女儿,张巡连忙把圆筒接了过来。

打开圆筒,筒中是李淑真的亲笔信。內容只有一条,便是先前张巡起名呼做“元子”的孩子,

已经顺利降生,还真就是个女儿,猜的半点不错。搞得好像张巡能掐会算,或者说已经言出法隨到生男生女一句话的地步。

当然这个私下的小名无人知晓,只是张巡和李淑真夫妻之间的称呼。但生下女儿,现在是公主的事確实可喜。

即便这个女儿將来必然是会用来联姻的,但家中添口,又逢战胜,喜上加喜。

(大伙儿理解有误,不是蒙古的汗號,是外號,就是拿来嚇蒙古小孩,止其夜啼的浑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