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770.茶政兴復年百万
殿选三鼎甲,殿上的宰相阅卷官却少了一个,如此大事李让没有前来,竟告了假。咱们大表哥也是不易,往前这几年戎马,出外镇守。到现在才落一个儿子,结果三岁上面,不意出了天,以致天折。
喉,可怜吶,拼死拼活,挣出来一张国公的饭票,后继无人。
守庐州,办马政;出汴州,抚河南;进镇州,战乃顏。把自己半条命都送掉了,真·刀山火海走一遭。
他倒不是不能生,这会儿还有个女儿已经八九岁了。偏偏家里真有张位置能继承,且他比张巡还大两岁,快奔四十的人,伤心难过完全可以理解。
犹记得张母是生了七个孩子的,中间有三个天折。其中之一,似乎就是出天天折的。眼前这个年代也没有什么牛痘之类的预防方法,甚至“人痘”都没有。张巡完全不知道其中到底是怎么一个科学道理,只知道种过牛痘的幼儿,就不会再感染天了。
且这玩意儿也不太可能通过张巡的讲解,就传达给如今的大夫,再由大夫们去实操,將牛痘弄出来。
可惜了了,要是能把天预防了,参与此事的都能名垂青史。
回到殿试上吧,不出任何意外,张巡瞧见邓文原的模样,就是个符合时代评价標准的帅哥。今科已经定下了录取標准一一帅。
所以邓文原毫无意外的被选了状元,四十岁的鲜于枢居然也是个老帅哥,而且那个字写的漂亮极了,连跟在张巡身边的赵孟都暗暗称讚。反正殿试是既不糊名,也不誉抄的,一笔好字,一个好名,都能大加分。
清代不是有个故事嘛,说是当年北直隶大旱,慈禧太后瞧见前十名里有个叫刘春霖的。名字实在是吉祥如意,当场就点选为状元。
是以鲜于枢点了榜眼,另外河南籍的考生张思明,因为在策论中写立刻灭亡海都难度实在太大,应该先断其一臂,出兵辽东,覆灭东道诸王,而被张巡赏识。进而点选了探郎,成为了那个帅哥幸运儿。
南人是状元,北人占了榜眼和探,端水真是一门学问。
伴隨著张巡和诸位宰辅大臣確定的名单宣布,光武元年的带寧第一届科举胜利举办。虽然中间有些小插曲,有些不愉快,到底结果是好的。强行拉平了南北之间的教育差距,至少是目前拉平了。
之后会不会有南方的豪家大户,为了这个名额的问题,专门举家迁移到北方,並且修改四祖籍贯的,那就是之后的事了。
至少现在还没发生这样的情况,况且南方的富户迁移到北方,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带寧也算是个好事。
一般的富户,除了经营商业的,那些经营地產的,往往掌握了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有一点可以说明的,到了北方,乡村里农田水利机械,都不如南方精细。
辆,这是最普通的提水装置。在南方,能够大量发现多头的鱸。也就是一口井,能够在两个,甚至三个方向上同时提水灌溉。
而在北方,由於农业生產遭到了长时间的破坏,农业生產技术事实上也出现了退化。几乎看不到北方有多头的鱸,更不要提其他大型的水利装置了。
江南一带,大水车比比皆是。而在河南、河北,即便有河有水之处,也几乎见不到大型的水车。后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產兰州黄河大水车,就是明代嘉靖年间,才从南方重新传回北方的。
即便传过去了,整个黄河沿岸,有据可查的大水车也不过三百部。一部车了不得灌溉二三百亩地,这个数量对於北方的农田而言,实在是太少了。
要是能够引动掌握了先进农业技术的南方富户北上定居,还真是好事。普通的屯田军即便知道在自己的老家有大型水车,可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来置办这样的农业机械。
富户去了,为了提高產量,增加收入,进行必要的投资,那水车不就来了嘛。顺道开通沟渠,
设置池塘,储水积源,都需要钱。
维护水利设施更需要钱,且是源源不断,不停投入的钱。如果地方官府不能承担这些职能,那不可避免的就得向地方上的富农地主转移。维繫本地的生產和社会一般秩序,才能令富户们的財產继续增值。
先前吴璞在建议疏通淮水时,就提及了让沿淮各县各乡,自行维护属於各自的水门斗柜。为了保障本地的农业生產,地方上的百姓会自己立约管理的。
典型的封建官府不作为,不提供基础的社会服务。但没办法,既没有这个钱,也没有这个执行能力。
得了,放新科进士们马游街吧。
金明池赐宴是不行了,南京的冬天湿寒的很,所以改为在室內吃汤锅。当然也有烤羊,反正也就三百號人,张巡请得起。
赏赐新科进士们衣料、革带、鞋袜和马的事,就不需要张巡亲自忙活了。交给礼部的官吏即可,在江西、福建和湖南一带,已经从事了多年茶业恢復工作的黄梦干,终於在年前赶回了京兆,
前来拜见张巡。
他叔父黄震,因为算张巡的故旧,在带宋获得一切爵禄都被寧朝承认。家门仍旧显荣,黄梦干家中无有忧虑,办起公事来,肯定是精神百倍。
此番回京,就是要和张巡稟报他多年来辗转各地,苦心孤诣,终於和各產茶县分,达成了分润比例的事。
这种朝廷和州县进行角力,决定解运到京(上供)和留存本地(留州)比例的事,在宋朝有明確记载的就有三次。最早是在赵匡胤时代,削平了各地诸侯之后,赵匡胤开始收拢地方的军权、財权,明確了解京的比例。
彼时各州县上供的比例往往只有10%一20%,宋太祖宋太宗时代逐渐扩大到55%一60%。之后就是宋仁宗时代,西夏边防支出急邃增加,上供比例直衝80%。第三次在高宗臣构时代,“令诸路转运司量度州县收税紧慢——至今以十分为率,三分本州,七分隶经总制司。”。
三次有明確记载的分润,证明地方能够保留赋税的20%来使用。但在宋理宗、宋度宗治世时,
对蒙古作战的军费激增,导致对地方的盘剥和索取也大大加强。
地方上真就是鹅城的税都收到九十年后了,府库號然。以至於赵孟干真州司户的时候,直接朝张巡“甩脸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