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马里发现了煤矿的消息,经过确认是真实的。而且是6.1亿吨的可开采储量,这对伊朗而言怎么不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这样一来,伊朗可以拥有更多资源来培养自己的企业。为此还继续向英国订购高炉,准备将伊朗生铁产量提升到每年五万吨,钢一万五千吨。
目前政府钱是如流水一样,好在国库中还有一些资金使用,不然还不知道要怎么办了。
“沙阿,这些矿石可是安拉送给伊朗的礼物。如果能够得到开发,钢铁厂的生产成本可以下降5%左右,我们可以继续提高产量。现在全国各地都需要钢铁来生产,只要建设不停止,钢铁就永远有利可图。”
纳赛尔丁听完汇报后询问,“现在全国的经济形势如何?”
侯赛因马上说道:“目前全国不管是工商还是贸易都在逐渐增长,全国注册工厂有116家,而阿塞拜疆一地就有58家。”
这个情况对于伊朗来说已经是举全国之力了,而这些工厂中不少是20人以下的小工厂,工人超过1000的都是国有企业。
而如果抛开国有企业,私人创办的工厂一共94家,创办资本也不过1060万里亚尔。和欧洲国家比简直是弱小。
“怎么才这么点,不是说全国对欧洲机械购买很多吗?”
“沙阿,工商部只统计注册的工厂数量。大部分购买机器的都是家庭式的小型作坊,他们可能只有一两台机器,所以没有算工厂行列。”
听着侯赛因的解释,纳赛尔丁知道自己把伊朗想的太有钱了。就算是土地改革,农民要想富裕也需要几年时间。
“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用政策来扶持引导国民来创办工厂。银行也要做好辅助,这个行业永远不能掌握在私人手中。”
不知道为什么,沙阿对于金融业的监管很严。不允许任何人成立银行机构,但欧洲都是私人掌握银行。
不过看着沙阿的坚持,他们也不敢再说什么。除了金融,沙阿支持继续就关税问题和英法谈判,此外对殖民事务开始狠起来。利润成为他最关注的事。
“第一批教师已经完成学业开始教授学生各种学业,德黑兰大学也已经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我们在教育上的投资也开始增多。”
伊朗的世俗教育随着大不里士大学和德黑兰大学的建立起步,不过还没有完全政教分离的地步。以法赫塔米尔扎为代表的宗教会议参与到了历史和波斯语教材的编制中,为了传播伊朗是西亚唯一的主宰,他们开始推崇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当然阿拔斯王朝也在其中。
在西亚的历史上,除了几次和罗马帝国对抗,其他的时候都是伊朗人为主的时代。而为了融合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他们还编了故事,说原本这两个民族是一个种族,但因为一场大型洪水而分成两支,一支来到这里成为波斯人,另一支去到阿拉伯沙漠成为阿拉伯人。
不知道外国人信不信,反正伊朗教材是这个。而且就算人种不同,他们的宗教也是一样的。宗教可以充当民族之间的胶水,将他们联合起来。
不过教材编的再好,也需要有人看得懂。为此扫盲运动和义务教育提上日程,但这两个运动也需要大量的教师储备,所以在大学中,师范学院是最早成立的一个学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