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1853年的情况
伊朗军队已经在第比利斯南部的鲁斯塔维扎营,这里距离第比利斯只有25公里。为了尽快占领这里,伊朗军队再次加码,从巴库地区调拨军队向西牵制部分俄军,南部军队作为主攻推进。
对面的俄军也已经相当狠了,沃龙佐夫亲自带着士兵在第比利斯忙上忙下。将第比利斯变成一座要塞城市,城中的60000居民全部动员起来修筑防线,现在就希望支援的俄军能够及时赶到,不然这个地方撑不了多久。
沃龙佐夫跑去了苏呼米,目的是保证格鲁吉亚与俄国本土的联系不被切断。
伊朗财政也有些撑不住了,占领的土地需要投资建设,本土的工业交通也需要大量拨款。原本这几年平衡的财政又开始了赤字。就算是早有准备,这一年的费也是超出他们的想象。
去年一年因为战争,支出增加了2210万里亚尔。是财政部设想的两倍。而国内民众也基本没有钱了,伊朗政府决定,去英法市场上发行债券。
此时英法奥斯曼奥地利等国家都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而这些债券大多由一个家族吞下,那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他们在柏林、伦敦、巴黎、伊斯坦布尔、维也纳等地设立分行,并且和其他犹太人银行家族结成同盟。有政府债券就马上吞下。
这次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俄土四国债券基本被他们购买。但他们唯独忘记了伊朗,本来以为伊朗会马上发行债券,结果一年都没有发行,这让伊斯坦布尔的分行放松了下来,结果伊朗政府突然宣布发行6500万里亚尔,也就是65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这直接让他们在法国的对手吞下了100万英镑的份额,要不是他们的警觉,恐怕还会损失更多。
“没有想到,我们在君士坦丁堡的人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导致应该全部购买的债券少了100万英镑。
这样的错误给我们的教训很深,希望不会有第二次。”
詹姆斯.罗斯柴尔德正在写信告诉其他国家都银行分支打起精神,自从英国的内森去世后,他就成为家族的实际领导人。对于伊朗这个新兴国家,他也是相当有信心,不过这次他们的确是轻敌了。这也说明伊朗在未来可能比奥斯曼更加重要。
现在伊朗债券可以说是最值钱的了,其他参战国的债券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英国下降了8%,法国10%,奥斯曼14%,俄国最惨,下降了47%。
各国的财政基本到了极限,但所有人都想赌一把,只要有一场决定性胜利,战争就可以结束。所以他们不断加码,希望自己得到胜利。
——————————
经历战争的一年里,伊朗民众也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铁器价格上涨的很快,但还在他们的承受范围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