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俄国政权更迭
塞瓦斯托波尔大火是1812年莫斯科大火的翻版,这场大火持续了好几天。当联军部队进入城市时,有些地方还在燃烧。他们看到了一幕悲惨的景象,不是所有的俄军伤员都被撤离,因为人数太多无法运走,有三千名伤员被丢弃在城里,既没有食物也没有水。
而苏呼米的情况也是如此,当塞瓦斯托波尔沦陷的消息传到后,他们也从海上离开了这座城市。伊朗军队只看到苏呼米燃起的火光,那是俄军的坚壁清野,一点都不会给敌军留下。
法国有不少人以为这意味着战争结束了,占领这座俄军军港、摧毁沙皇的黑海舰队一直是许多人心目中的战争目标,而这些目标现在实现了。
但事实上,从军事角度说,占领塞瓦斯托波尔离打败俄罗斯还差得很远:还需要大规模陆地入侵,占领莫斯科或在波罗的海上对圣彼得堡取得军事胜利之后才谈得上打败俄国。
但此时俄国内部的动乱又加了一把火: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因病去世,享年57岁。
身着军服的尼古拉一世被埋葬在彼得保罗要塞内的大教堂里,这是自彼得大帝以来历代俄罗斯君主坟墓的所在地。他的死,成为俄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而在巴黎和伦敦,人们涌向街头庆祝。所有人都以为战争结束了,因为正是尼古拉一世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导致了这场战争,现在他不在了,俄罗斯应该清醒过来,祈求和平了。泰晤士报宣称尼古拉一世的离世是天意,期待联军能够很快取得胜利。在巴黎和伦敦的证券交易所里,股票价格急速上扬。
尽管他们认为战争结束,但继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并不打算马上放弃父亲的政策。他很快就公开表示不会接受任何有辱俄罗斯的和平条件,承诺将继续为俄罗斯的神圣使命和在世界上的光荣而战。他再给前方军队的信中写到:“塞瓦斯托波尔不是莫斯科,克里米亚不是俄罗斯。莫斯科被焚毁两年后,我们胜利的队伍行进在巴黎街头。我们还是同样的俄罗斯人,上帝在我们这一边。”
亚历山大制定了一份明年在巴尔干地区发动新攻势的详细计划。在这份计划中,俄罗斯将协助斯拉夫和东正教徒组成党派武装,以挑动民族主义暴动的方式扩大战争规模。沙皇知道法国人已对战争感到疲倦,他知道拿破仑三世倾向和平,因为在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之后,法国皇帝已经实现了取得一场“辉煌胜利”的目标。他意识到不愿意结束战争的是英国人。
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和主战派在扩大对俄战争上有自己的目的,远远超出了克里米亚战争保卫土耳其的原始目标,而是为了永久地遏制俄罗斯,削弱俄罗斯帝国的力量,使之无法与大英帝国抗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