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巴黎和谈(下)
亚历山大二世也不想放弃南部的领土,但目前看他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内部的恐慌压过了割地的愤怒,自立为阿斯特拉罕可汗的人带领军队进攻察里津,里海东边的哈萨克人也掀起起义浪潮。放任这些人不管,迟早会是第二个普加乔夫。
尽管再怎么不舍,该割让的时候也需要割让。而且为了表示诚意,阿米尔表示伊朗不会在黑海设立舰队。
行吧,这勉强可以答应。而且伊朗的地位已经不是他能压的了,不少国家都重新看待伊朗。就算不承认他也不行了。
而且这些地方丢了大不了从其他地方补回来就是了,四舍五入也不算丢失。
同时伊朗也和英法等国进行私下会晤,贡献自己为了欧洲和近东和平提出的方案。其中包括让多瑙河两公国组建成一个国家,来充当奥斯曼、奥地利和俄国之间的缓冲。
为了更好服众,伊朗建议是采取民众投票的方式选举元首。在两国统一后由英国、法国、奥地利、奥斯曼、俄国和伊朗六国共同监督。这样共同监督的方式不仅可以制止俄国的渗透,也能保住多瑙河的航行安全。
克拉伦登赞赏伊朗为了地区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这样不仅能促进和平,还能制止巴尔干的争斗,真是挺好的。
最后还有一个一直未挑明的问题:波兰。拿破仑三世支持重建波兰会议王国的想法,这是一个根据《维也纳条约》建立的自治王国,但是其自由受到俄罗斯的侵蚀。
在和平会议开始后,拿破仑三世很清楚其他各方都不会为波兰伸张,原来的想法已不现实,于是表示自己会支持温和派提出的条件,包括维持波兰语的地位,保护波兰不被俄罗斯化等。
但奥尔洛夫伯爵不为所动,坚称俄罗斯对波兰的所有权不是基于1815年的维也纳条约,而是因为在1830—1831年,俄罗斯在镇压波兰起义期间征服了波兰。拿破仑三世需要俄罗斯的支持以迫使奥地利放弃意大利北部,因此为了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他决定放弃对波兰的支持。
可惜了波兰,这是距离复国最近的一次,不过伊朗扶持的组织还存在,未来说不定能出现新的变动。
由于已经解决了所有主要的问题,巴黎和平会议进行得很顺利,没有发生什么大的争执。几场会谈之后,和平条约草案就已经准备就绪。7月30日,巴黎和平协议签署。
协议中有以下几条:1,同盟国将它们于战争中所占领的地方归还予俄国,但俄国不得在塞瓦斯托波尔设立防御工事
2,英国、法国、俄罗斯及其他交战国撤军,黑海改划为中立地区,只对商船开放,而禁止建立军事设施,任何国家的军舰亦不得驶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