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就是通过特许公司或者贵族力量开始开发当地,新成立的非洲农业公司收购大量土地种植咖啡和小麦。一些黑人成为当地的雇工,拿着比平常伊朗人低一半的工资做更多的活。
伊朗王族也收获了不少土地。沙阿的一位叔叔就在当地拥有4455亩土地和1200名黑奴。由于伊朗本土纺织业和民众的需要,当地的和烟草种植极速扩大。而种植业的利润又让他们继续扩大种植范围。
在伊朗鼓励移民政策的宣传及吸引下,到肯尼亚从事种植园经济的移民不断增多。截止目前已经有3236名伊朗人分布在索马里和南方的肯尼亚地区。
由于控制地方的扩大,索马里总督更名为东非总督。并设立军政和民政两个部门,辅佐总督处理殖民事务。其中民政部门下辖农业、工商、贸易、内政、交通五个部门。可见伊朗在经济领域的重视。
不同于西贡殖民地,非洲殖民地需要长久的投入才能显现出经济效益。而仅靠政府投资是不行的,为此殖民政府找上了东非的阿拉伯人。
除了在桑给巴尔的阿拉伯人,从索马里到南部还有大量的阿拉伯商人和牧民。他们在这几百年里从事奴隶贸易,赚取了不少金钱。现在因为英国这个道德卫士阻挠,转向短途贸易和游牧生活。
而伊朗的举动让他们再次发财,靠着自己对当地的熟络,他们做起了向导和雇佣兵工作。同时大量被驱逐黑人也让他们进行内陆的奴隶贸易,他们将黑人出售到内陆,然后换取外面需要的东西,这样也能赚取一笔巨款。
在和伊朗贸易都过程中,一些人变成专门为伊朗工作的代理人。其中还有一些黑人阿拉伯人,但伊朗对他们仍以阿拉伯人看待。
他们手中的资金成为发展殖民地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些人觉得桑给巴尔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找到伊朗,以承担一部分殖民地的建设需求换取他们的保护。
这次的纳赛尔丁湖探险也是由协会和阿拉伯商人赞助,经过探险队的评估,贸然吞并这里会引起大的战争。因为这里的人口太多,组织成熟度也高,加上雨林地区的不适应,最好是纳入保护国内。
英国是最好的殖民老师,他的分而治之策略值得伊朗学习。但在接受对方政策时也要保留自身的特色,也就是经济、同化和宗教三位一体。
伊朗的政策更倾向于法国人,政府是真的将殖民地像本土那样进行治理。但需要大量的移民来充实人口,就像美国建州程序,达到一定人口数量才能加入。
至于移民,除了黑人外不管是亚洲欧洲还是美洲人,伊朗都欢迎。只要改信什叶派或者由沙阿承认信仰,你就是伊朗的国民。而这在相当有吸引力,并且为非洲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殖民地对伊朗本土的经济扶持效果明显,大量的原材料被送到本土,然后变成商品出口。而在当地投资的也赚取了不少的钱财,伊朗现在就是要发展经济,所以,殖民也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做到什么程度就看政府怎么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