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深化改革
如果可以,纳赛尔丁不会来访问地中海四国。
原本他以为四国也就经济不行,没想到他们的其他地方也是一个奇葩。
他到了里斯本,见到了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五世,这位被称为希望者的国王积极推动公共事业如道路、铁路、电报等及改善公共卫生,所以民望极高,深得人民爱戴。
这是他见过唯一一位好的君主,比起旁边的西班牙女王简直不要太好。纳赛尔丁和她握手对方还得摸索几下,让他一阵恶寒。
在非洲殖民地问题上,纳赛尔丁提出出钱购买葡萄牙的莫桑比克沿岸。但佩德罗五世没有这个意思,但他提出可以将刚果地区的卡宾达出售给伊朗,这地方葡萄牙都没啥兴趣。
但纳赛尔丁也没啥兴趣啊,他又不是利奥波德二世那样的暴君中的暴君。对刚果地区没啥兴趣,他要这地方干啥?
纳赛尔丁再次提出了一个协议,葡萄牙将林波波河以北地区出售给伊朗,他们还可以保留南部地区如何?
然后,佩德罗五世华丽无视了。林波波河南部他就剩一个马普托地区了,这样的协议不亚于眉毛以下截肢。怎么好意思提出来的。
而在撒丁和两西西里,当地的统一运动此起彼伏。撒丁在独立战争失败后就一直等待下一个时机,而两西西里则完全没有心思统一,他们只想维护自己的地位。但统一已经是趋势,就是看谁会统一亚平宁。
沙阿和撒丁王国的首相见面,并且签署了自由贸易条约。因为伊朗的商品需要打开更多的市场,而因为关税的提升,这对伊朗的工业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伊朗很快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煤油成为新的出口产品,而和阿拉伯部落以及东方的贸易保障了他们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这让伊朗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现代化。
伊朗现在已经开设德黑兰大学、大不里士大学和伊斯法罕大学,并且还有四所师范学院培养教师。而巴库、马什哈德、布什尔大学还在筹备当中,加上大不里士的陆军学校以及阿巴斯港的海军学校,伊朗现在有大学生5245人,但超过一半是军队学生和师范学生。
根据伊朗新颁布的法律,伊朗每个孩子都有义务进入小学和中学进行学习。并且确立了单轨制学校系统。也就是让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
为了普及教育,政府向新设立的教育文化部投入大量的预算。而发展工业中需要的专业人才也让职业学校在各地出现,各地纷纷设立不同类型的职业学校,目前各类技校达到了几百所,这些人才扩充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