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战后会议
战争结束了,随着大战的结束,让伊朗有了时间清理手中挤压的事务。当然不管什么事,也比不上这次召开的战后总结会议。
军方自然是获利最大的,这次参加战争的士兵和后方运送物资的民众都可以得到奖赏。估计这次的军衔提升又是一大堆人。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规划从德黑兰到巴格达的铁路,要穿越山脉建造得需要很多资金和时间。”
伊朗铁路公司的总裁伊斯梅尔也受邀前来这里,要将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连接起来,铁路的作用可是很大的。
“放心,政府会支持铁路和公路的建设。”
交通大臣让他安心,资金政府来筹措,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将铁路跨过扎格罗斯山脉。
卫兵将大门打开,纳赛尔丁来到会议桌前。众人向沙阿鞠躬表示敬意。
“好了各位,都坐下。这次胜利,离不开各位的相助,伊朗终于重新拿回这里。现在要想的,将巴格达建设成一个新的首都。”
看来之前的传言是真的,沙阿准备迁都到巴格达了。
如果仅仅是伊朗本土来说,德黑兰是适合的。但如果未来要统治很大部分的中东的话,巴格达就是不二选择。不仅是他位于中东中心的地理位置,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是重要的农业区和水资源聚集地。将这里立为首都可以更好的掌控中东。
“目前来说迁都是必须的,但也不是将德黑兰放任不管。两个城市会共同承担首都的职能。”
这也就是说,伊朗将会有两个首都。巴格达和德黑兰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他们是地区的中心,来稳定当地的情况。
“沙阿,如果巴格达作为首都,那么一切都需要建设起来。这样的话资金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巴格达的气温夏天会非常高,那么就得回到德黑兰来办公。来往的交通也得维护好。”
这些建议纳赛尔丁统统收下,这说的也是事实。巴格达的夏季温度最高可以突破45度,相比之下德黑兰还好点。所以夏天需要去德黑兰办公,冬天再转回来。
不过这个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而且历史上有两个以上首都的国家也不在少数。比如明朝的南京和北京,清国的北京和盛京,古罗马帝国时期,哪个皇帝的常驻地在哪里就是首都。
而伊朗执行双首都制也不至于像英国伦敦、法国巴黎那样,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一个城市中。这样好歹也能分担点压力。
除了新首都,只见阿米尔就开口道。“沙阿,我们政府已经做了详细的计划,不知道您是否有兴趣听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