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两人去而复返,还加上东非总督。纳赛尔丁感觉接下来的情况可能不太好。
“说说吧,什么情况能把你这个东非总督亲自来。”
在听说东非事情后,纳赛尔丁觉得,这肯定有英国人的影子。
英国和葡萄牙的关系可谓是亲父子,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里斯本就是英国军队反攻西班牙的重要港口。大量的援助都从这里运送到前线。
同时,英国和葡萄牙的同盟是欧洲历史上最古老且持续时间最长的同盟。从1373年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四百多年。而1810年的《英葡条约》确认英国在葡萄牙的商业特权,强化了双边关系。
在经济上,英国商品在葡萄牙享受低关税,导致葡萄牙工业受压制,经济依赖英国。葡萄牙沦为英国的经济附庸,工业受压制,但精英阶层接受这种依赖。
所以明面上,葡萄牙和伊朗有些冲突。实际上,是伊朗和英国在非洲上的较量。
“沙阿,我们该怎么做?”叶尔马克询问。
“先不用管他们,只要能维持住目前的情况就行。葡萄牙的财政情况很差,他们肯定不会深入探索。再派点探险队,最好是沿着河流深入。
另外,看看能不能再移民一些人到东非。扩充实力,英国的地方据说已经有几十万人了。”
沙阿发话了,三人也根据他的方针准备行事。非洲的殖民,各国还是不太上心,英法都已经看着美洲去了,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个还在争德意志第一,所以,认真探索非洲的只有伊朗一个国家。
伊朗在东非殖民中,小农开垦是一个,贵族圈地是另一个。王族成员利用自己的特权大量圈地,然后变成种植园或者畜牧场。、咖啡、茶叶、蔗成为他们的种植产品。养殖牛羊也成为他们另一个创收来源。
其中,沙阿在东非的土地最多。包括最肥沃的土地基本被他和王族给占据,这些占目前伊朗东非土地的20%。在这上面的黑人只能强制搬迁,或者成为种植园的奴隶。
法赫塔已经成为东非的一个大城市,拥有人口上万人。种植园的产品经过这里,然后通过铁路做送到摩加迪沙或者桑给巴尔。而经过大量的开发,当地也出现了主动移民的社区。比如皈依什叶派的爱尔兰人、奥斯曼人、埃及人;来自远东的华人;又或是亚美尼亚人。
而对于当地的黑人,伊朗则采取驱逐和隔离两个政策。总督府划出一部分地方作为他们自己的保留地,当地的土壤比较肥沃,酋长们也不算有怨言。同时每个月特定时候还会有人和他们进行贸易,而黑人也可以进种植园或者工坊打工,只不过薪资很低。
随着伊朗的殖民,当地的保留黑人出现了分化。酋长和部分黑人富商积攒了大量财富,而底层黑人则温饱都成问题。伊朗不让他们从事中等以上的职位,他们不用读书认字,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
对于东北部的非洲部落,伊朗则没有多大殖民力量。大多以友好贸易为主。这个地方也是拥有众多的部落和割据政权,伊朗则通过贸易和探索来描绘地图。具体的情况,还得等当地出现一个新的,统一的国家后才能交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