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和乌拉圭欠了英国550万英镑,这笔钱要是有损失,英国怕是要武装上门讨债。
英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屡次遭受考验,先有马来亚危机,后有阿富汗起义。帕默斯顿首相已经知道阿富汗的情况,但因为伊朗的态度,目前他们倾向于和平解决。
通过伊朗大使,英国提出阿富汗中立化的构想。成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国是最好的选择,对于这个,伊朗原则上同意,但要求阿富汗必须保证什叶派的正当权益。
“阿富汗王国至今没有给予回应,看来他们是拒绝了。”
这个纳赛尔丁已经有所预料,逊尼派和什叶派互相瞅着不顺眼已经是几百年的事了,特别是逊尼派高层,他们担心凭借镇压什叶派多次的“功劳”,他们最低也得是个身首异处的奖赏。因此铁了心的镇压和反对。
“你们说说,要是我们进入阿富汗,能不能行?”
各位大臣开始讨论起来,又要出兵的话就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群众基础。不能重蹈英国的覆辙,啥都没有,就冲到喀布尔然后被游击战一顿打。
“沙阿,如果我们要进入阿富汗,那么就需要准备三万人。”
陆军大臣大流士向沙阿汇报情况,“这还只是基本的,如果要考虑到其他,那么军队还需要增加。包括扫荡、维持治安、防御其他方向的进攻。”
“不要说这些,就说需要多少人?”
大流士给出了一个数字,“十万人”
??????
“十万,这可是伊朗的一半军队,用得着这么多吗?”纳赛尔丁询问。
“沙阿,这已经是最少的了。”已经成为总参谋长的鲁哈尼说道。“阿富汗的山地较多,这非常适合游击队的躲藏,我们可能会陷入长达十年的持久战,这对于政府的费也是非常的多。
我们认为,只需要让阿富汗承认哈拉扎人,并且削减军队就行。至于军事,这只能是足够才用的手段。”
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重要,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来打他。但他的地形很好的弥补了这点,成功让不少人失败,并且诞生了不少勇武之人。伊朗上一次占据阿富汗还是在纳迪尔沙的统治时期。那是伊朗的顶峰之一。
不仅如此,纳迪尔沙还入侵印度,把莫卧儿的孔雀宝座抢了回来,就是现在纳赛尔丁坐的这个。但是现在,有英国在印度确立了统治,伊朗必须要在阿富汗和英国进行博弈,最好是缠住英国十几年,这样才好在其他地方使劲。
“告诉英国大使,阿富汗已经拒绝了我们的协议,如果真的这么下去,我们将不得不做出反击。”
这样的官方文件让英国大使感觉自己的头要炸了,上面倒是有理有据的,因此根源还是在阿富汗国王身上。
看着阿卜杜拉的表情,大使觉得自己在德黑兰可能不太能完成英国的任务。伊朗可不是俄国,他们可不是一言不合就动手的样子。只怕未来,他们在西亚有的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