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摆手,“没有什么指示,只不过是查看当地发展的如何。苏门答腊孤悬海外,需要和本土进一步联系才行。”
沙阿对苏门答腊的态度就是英国对锡兰的态度,地理位置重要,物产也丰富。必须要将当地纳入本土之下。而萨迪格也的确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苏门答腊不同于伊朗本土的气候让其成为其他作物的生产地,99%的油棕、80%的椰子、35%的咖啡和48%的可可都生产在这里。大量未开发的土地被开发为种植园,与之相对应的工业配套设施也在城市中建设。
萨迪格知道要让当地的民众不反对政府,除了让军队警察压着,还得让他们的生活变好,因此要利用工作让他们安稳,用教育文化宗教等手段来同化他们。
他创建了苏门答腊的第一所大学——巨港大学,从伊朗本土雇佣老师来开化当地,并提拔一批华人作为中间阶层。
“沙阿看到了你写的报告,他感到很满意。
苏门答腊紧邻秦尼斯坦和新加坡,地理位置至关重要。你可要好好守护这片土地。”
萨迪格马上说道:“请转告沙阿,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来守护苏门答腊。”
拉巴尼漫不经心地搅动红茶:“萨迪格总督,您这儿的棕榈园产量真是令人印象深刻……不过最近内阁正在讨论关于巨港的情况,因为这里的港口太少,想要发挥这里的最大价值,还得寻找其他港口。”
“啊,港口问题……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议题。不过,您知道的,巨港的扩建计划已经提交给交通部了,只是——财政部似乎更倾向于‘优先发展本土基建’。”
拉巴尼接过话茬,“是的,他们总是那么‘谨慎’。
不过,我听说沙阿最近对‘海上贸易走廊’很感兴趣,尤其是……能减少对马六甲依赖的航线。”
“确实!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就有天然深水港。如果工商部能‘适时’提出一份关于‘战略港口’的提案,或许能……帮助他们看清形势?”
“提案?当然可以。不过,这类文件通常需要‘地方长官的强烈建议’作为依据……”
“哈哈!我正好在准备一份‘关于亚齐港开发必要性的详细分析’,如果大臣阁下愿意‘审阅’……”
拉巴尼看着已经准备好的文件,对萨迪格的执行力感到惊讶。他也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就收了下来。
“我很乐意‘提供意见’。当然,最终还得看内阁的‘集体决策’……尤其是财政大臣的态度。”
说着,拉巴尼就要走了。萨迪格起身相送。
“相信在阁下的推荐下,一定没有问题,因为完全是‘为了国家利益’,大臣阁下。”
两人握手,眼神中闪烁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