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150:项庄舞剑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52章 150:项庄舞剑

十一月的风,已然带上了凛冽的寒意,自北向南,席卷华夏。

然而,比这自然之风更冷的,是悄然弥漫在各省、直辖市一级电影公司负责人心头的寒意。

王盛主导的《30天》“全国首映礼巡演”,在精心策划与北影厂联盟的全力支持下,于十一月十日,正式启动。

这是一场精心计算过路线与时间的“闪电战”,路线自南向北,依托北影厂联盟初步构建的联络点与合作电视台资源,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划向传统发行体系的腹地。

首站,港岛。

选择港岛作为起点,用意深远。

一则,利用港岛成熟的娱乐传媒生态,为影片造势,打造“出口转内销”的高端印象;二则,周星星在此地的号召力无与伦比,可确保首映礼声势浩大;三则,向内地市场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这部电影,是经过港岛这个“东方好莱坞”市场检验的。

首映礼设在铜锣湾的利舞台戏院。

这家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殿堂级影院,在97年依旧保持着其高端地位。

宣传标语极尽渲染:“全国首部影院级品质贺岁电影《30天》隆重献映!”、“喜剧之王周星星倾情奉献,首次深度合作内地,诠释温情都市喜剧!”、“港岛业界抢先试映,口碑爆棚!见证星星不一样的笑与泪!”

报纸、电台、街头广告牌,在短短两三天内被这些信息覆盖。

此外还安排了一些“自发”的影评人在报章上发文,称赞影片“在保留星星喜剧精髓的同时,融入了内地生活的烟火气,情感真挚,笑中带泪,堪称其转型力作”。

首映礼当晚,利舞台星光熠熠,周星星亲自出席,用他略显生涩但态度诚恳的普通话与观众互动,引发了阵阵欢呼。

王盛的露面,也让港圈的一众人士,对这位神秘的“二代”“京圈之王”“内地最强影视人”有了个大概的印象。

影院座无虚席,笑声与掌声贯穿始终。

影片结束,不少观众在接受随机采访时,都给出了“好看”、“好笑”、“感动”、“没想到星星还能这样演戏”等积极评价。

这些画面和言论,被随行的摄制组完整记录,成为后续宣传的宝贵素材。

第二站,鹏城。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鹏城聚集了大量年轻、观念新潮的移民。

宣传重点放在了“新鲜”与“口碑”上:“港岛热映,好评如潮!《30天》登陆鹏城!”、“周星星带你体验不一样的爱情喜剧!”

首映地点选在了当时鹏城设备顶尖的南国影联。

同样的套路,提前宣传,免费发票,邀请普通市民、企业白领、青年学生入场。

鹏城观众的反应更为直接热烈,对影片中关于婚姻、生活的探讨共鸣强烈。现场收集的“观众真实评价”表格,几乎是一边倒的赞誉。

第三站,羊城。

依托《快乐女声》在此地掀起的娱乐热潮,《30天》的宣传几乎是无缝衔接。“看《快乐女声》,更要看《30天》!这个冬天,让星星温暖你!”、“羊城观众期待值拉满!周星星新片未映先热!”

首映礼放在了华南影都。

此时,羊城赛区第一轮海选刚刚结束,晋级赛带来的话题余温尚在,更是为影片增添了几分热度。

羊城观众见多识广,对港片熟悉,对《30天》这种“港星内核,内地风情”的混搭产品接受度极高,观影现场气氛火爆。

从羊城开始,一个微妙的现象出现了。

当地省级电影公司——粤省电影公司,开始感到如坐针毡。

他们原本对北影厂联盟的电视电影业务就心存芥蒂,如今王盛更是直接将触角伸向了他们的核心地盘——传统影院发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