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胭脂湖如同一面古老的铜镜,波澜不惊,却在月光的映照下流动著清冷的银辉。
湖边的柳枝隨著微风轻轻摇摆,像是大自然在为这一场盛大的缘会低语吟唱。
空气中瀰漫著菊的芬芳,点点金黄与洁白交织,仿佛要將天地间的诗意渲染到极致。
而此刻,湖畔的观眾席上,却再难保持那份寧静,低声的议论如涟漪般此起彼伏。
当白霽雪朗诵完萧寧的《大道之行也》后,现场便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寂。
可这份沉寂不过短短数息,隨即被席捲全场的震惊和感慨打破。
“竟有如此文章!真乃开天闢地之奇文!”
“以天下为公为理想,以苍生为念为旨意!这样的胸怀,已非我辈所能企及!”
低声的议论从四面八方涌来,逐渐凝聚成一股难以抑制的沸腾热潮。
在人群的中央,卫清挽静静地站著,目光却始终落在圆台之上。
那里,那个戴著面具的身影依旧笔挺而立,仿佛不为周围的喧囂所动。
他的从容,他的冷静,他的气度,都让卫清挽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她的手轻轻抚过衣袖,目光微微颤动,內心却在翻涌不止。
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像是为她拨动琴弦,让她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
“这面具男子,究竟是何来歷?”她在心中轻声问自己。
儘管之前的琴音与萧寧重叠,但她仍然无法確认。
这人是萧寧,还是仅仅是一个如同他般的惊才绝艷之人?
卫青时站在卫清挽身旁,目光却带著些许狡黠与欣慰。
他早已知晓萧寧的计划,也见证了这个男人一路以来的隱忍与筹谋。
可即便如此,当萧寧写下《大道之行也》的时候,他仍然被深深震撼了。
这是萧寧的雄心壮志,这是他对天下的承诺,也是他对未来的蓝图。
卫青时轻声开口,打破了卫清挽的沉思:“姐姐,你觉得这位面具公子的文章如何?”
卫清挽回过神来,目光依旧落在台上,声音微微低沉:“这篇文章,世所罕见。”
她顿了顿,补充道:“但这並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写出的。”
卫青时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姐姐觉得,他可能是何人?”
卫清挽抬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你想说什么?”
卫青时耸了耸肩,似乎不愿多言,只是目光又落回到台上。
他知道,真正的答案,正在渐渐浮出水面。
“这位面具公子,实在太神秘了。”
卫轻歌的声音带著些许兴奋,她紧握的双手微微颤抖,显然也被刚才的文章震撼到了。
她偏头看向卫青时:“三弟,你觉得,这位面具公子,真是才情无双啊!”
卫青时淡淡一笑,没有正面回应。
卫轻歌却忍不住继续追问:“他会是谁?为何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还有……”
她顿了顿,目光意味深长地看向卫清挽:“姐姐,他是不是让你觉得,似曾相识?”
卫清挽没有立刻回应,她的目光依旧停留在台上,仿佛不愿错过那抹青衣的每一个细节。
台下的观眾席间,议论声愈发热烈,似乎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萧寧的讚嘆。
“若非亲耳所闻,我简直无法相信,这样的文章竟能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
“是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何等胸襟?何等气魄?”
“这样的理想,就算是古往今来的圣人,恐怕也未必能够构想得出!”
有人感嘆:“如果这样的文章能被朝廷重视,推行於天下,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盛世啊!”
也有人惋惜:“可惜,他不过是个无名之辈。哪怕有这样的才情,又有几人能真正倾听他的呼声?”
更有人目光炯炯,低声猜测:“这位面具公子,究竟是何身份?为何从未听闻他的名字?”
这份热烈的討论如同潮水一般,將整片观眾席都笼罩了起来。
在这一片喧囂中,萧寧却依旧站在台上,目光平静,气度从容。
他的面具遮住了表情,但那挺拔的身姿与冷静的態度,却让他显得更加神秘莫测。
他没有因为满场的议论而动容,也没有因为眾人的称讚而自得。
这一份从容,令所有人更加钦佩。
卫清挽的目光渐渐柔和,內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她心中暗问自己:这个人,真的和萧寧毫无关係吗?
可是,那样惊才绝艷的人,世间又能有几个?
这一刻,她的內心既是动容,又是彷徨。
胭脂湖畔,月光如水。
而她的心湖,也如这秋日的湖水般,泛起了层层涟漪。
洛青霜这边。
洛青霜的呼吸略微急促了一些,但她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恢復了平静。
她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萧寧身上,像是在试图看透这个人。
这个人,到底是谁?
为何能写出如此气魄的文章?
她曾见过无数才情横溢的文人雅士,他们或以诗词惊艷世人,或以文章名动一方。
可这些人,终究不过是流於表面的风雅,未曾触及到家国天下的本质。
而萧寧却不同。
他並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真理。
“鰥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洛青霜闭上眼睛,轻轻嘆了一口气。
这一句话,让她的心,微微发颤。
这样的世界,真的能够存在吗?
这样的理想,又该由谁来实现?
洛青霜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的衣袖,心中思绪翻涌。
这个面具公子,究竟是何来歷?
是怎样的经歷,才能让他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这份文章,带著一种超越时代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星辰,划破了她心中的一片死寂。
她抬眼看向萧寧,目光中带著一种复杂的探究。
此前,她对他只是短暂的注意,並未真正放在心上。
可现在,她发现,自己对这个人竟有了几分难以抑制的好奇。
他的从容、他的气质、他的才华……
一切都显得那样超然,那样令人费解。
“这篇文章,不是普通的文人能写出来的。”
洛青霜心中轻嘆。
“若没有深厚的见识与胸怀,若没有真正经歷过世间的冷暖,又如何能写出这般深刻的理想?”
她的目光依旧平静,可內心却再也无法平静。
萧寧,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面具公子”,彻底撼动了她心中的那座孤峰。
洛青霜的神情逐渐变得凝重。
她开始思索,这篇文章背后的深意。
“他是否真的相信,这样的世界能够实现?”
“还是说,他只是用文章表达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
“他写下这样的文章,究竟是为了打动人心,还是为了指引世人?”
她的思绪愈发复杂,心中隱隱升起一种莫名的期待。
期待这个人,能在接下来的表现中,证明自己的信念。
证明,他並不仅仅是才情横溢的诗人,更是一个有担当、有胸襟的智者。
胭脂湖畔,秋风再起,菊香更浓。
洛青霜坐在席间,目光深邃,神情如霜。
可她那颗向来冷漠的心,已因萧寧的文章而泛起涟漪。
那涟漪,正隨著秋风,悄然扩散,久久难以平息。
秋风徐来,湖面泛起微微涟漪,映著月光和菊的倒影,宛如一幅自然泼墨的山水画。
湖畔的柳条在风中轻轻摇曳,似与星月低语,又似在为刚才的一场盛事而感慨。
观眾席间,议论声逐渐归於低沉,方才的震撼似乎已深深刻入每个人的心中,无需多言。
而在最前排的高座上,洛青霜始终保持著沉静的姿態。
她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內心却已翻涌如潮。
萧寧的文章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她心中那片向来平静却冰冷的天地。
洛青霜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一遍又一遍迴响著那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八个字,是她曾经无数次在书卷中探寻,却始终未能真正感悟到的理想。
多年来,她始终认为,家国天下不过是文人笔下的空谈,治国平天下不过是帝王们的幌子。
可今天,她竟然从一个年轻人的文章中,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若真能如此,这片苍生將再无鰥寡孤独,战乱饥荒。”
“可这,又真的能实现吗?”
洛青霜心中波澜起伏。
她很少这样被一个人或一篇文章触动,甚至有些不可思议,自己竟会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產生如此复杂的情绪。
她微微抬头,目光再次落在台上的萧寧身上。
那身青衣与面具虽遮住了他的真容,却无法掩盖他身上的那份从容与气度。
他仿佛並不属於这场喧囂,而是站在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间,睥睨眾生。
洛青霜的手指轻轻扣在扶手上,眼神逐渐坚定。
这个年轻人,无论他的身份如何,他的志向与才情,已然超越了在场所有人。
她想知道,这个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她想验证,他的胸襟是否如文章所写,能够承担起真正的家国天下之重。
她也想知道,这个面具之下的心灵,是否如他的笔墨一般坚韧深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