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那就得帮公社多承担一点责任,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胡长平想拒绝却拒绝不了,只能硬著头皮答应。
林子阳听完胡长平的敘述,当即出言宽慰起来,“大队长,这是好事儿啊,你愁啥?”
胡长平一脸不解的看向林子阳,“好事儿?这么大的负担,咋可能是好事儿?”
各个生產队对於上面安排来的知青,都是避之不及,一个都不想接收。
多来一个知青,就意味著生產队得多养一个废人。
现在各个生產队,养本大队的队员都觉得很有压力了,更別说附带著养城里来的知青了,实在太难了。
林子阳当即给胡长平解释起来,“大队长,这確实是好事啊。
咱们胡家湾生產队,现在和以前可不一样了。
这要是以前,上面给安排来五个知青,对咱们大队確实是负担。
但现在咱们大队多了两门副业,根本不差钱,多养几个知青,难道还养不起吗?
再者,咱们胡家湾生產队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更缺有文化的人。
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基本都是初中学歷,能大大弥补咱们生產队的人才缺口。”
胡长平听林子阳这么一分析,觉得也有道理。
他只顾著想这些知青来了他们生產队,会增加大队的负担,却没考虑到胡家湾生產队如今和早几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队发展起了副业,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手,虽说大局有林子阳顶著,但总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压到林子阳一个人身上,但大队的人都没啥文化,只能干苦力活,管理方面的工作无法胜任。
这要是多来几个有文化的知青,这种活儿就可以交给他们做了。
胡长平想明白之后,脸上的愁容当即散去了,冲林子阳道,“林会计,你说的有道理,这么说,咱们胡家湾生產队配合上面的政策,接收这五个知青,是明智之举啊。”
林子阳笑道,“大队长,我觉得五个知青都少了。
您可以去和公社说一声,就说上面安排过来多少知青,咱们都给接收了。
当然,接收的时候,美化一下咱们大队,突出咱们的思想觉悟高,愿意为公社负担更多的责任,这样还能在孟书记那拉一波好感,往后公社有什么好处,肯定会优先咱们大队。”
胡长平听了林子阳的主意,只觉得这小子鬼精鬼精的,知道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为自己爭取更多的利益。
不过不得说,林子阳这主意確实好。
“成,叔知道怎么做了。”
两人商量完知青的事,林子阳又和胡长平提了给大队通电话的事儿。
胡长平虽然觉得通电话的费用很高昂,至少得几千块,十分不划算,但他知道林子阳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考量,不会乱钱。
大队不管做任何大事,听他的准没错,无条件配合他便成。
考虑到后面还需要多接收一些知青,胡长平又在大队的帐目上多支出了一笔钱,让队员们在知青点那边加盖几间房。
现在知青点的居住面积已经够紧张的了,如果再多接收一些知青,知青点肯定住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