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雪从房间里出来,许柔说道,“晓雪,早饭在锅里温著呢,你洗好了就去吃。”
陆晓雪红著脸应了一声,“好,妈,我知道了。”
虽然婆婆什么都没说,但陆晓雪还是会觉得尷尬,不好意思。
此时的林子阳吃过早饭,已经出来溜达了。
他想亲自查看大队的发展情况,出门在外这么久,除了家里人,他最惦记的就是生產队的事,现在回来了,可不得到处看看。
四个月没回来,林子阳惊奇的发现,大队的变化真不小。
之前大队看起来很破败,基本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坯房,但今年焕然一新了,不少人家都盖上了砖瓦房。
对比土坯房,砖瓦房自然更加气派,而且住起来也更加舒適。
除此之外,林子阳还发现大队內部修了路,而且修的还是石子路,路面很宽。
大队有了石子路,更方便队员们的出行,也更方便对外货物运输。
大队能修路,主要还是因为集体帐目有结余,不差钱。
这要是没钱,肯定是不能这么大手大脚的。
林子阳看了一圈大队的变化,又去找到大队长胡长平。
昨天一心只想著跟家里人团聚,林子阳都没来得及去找胡长平。
现在没什么事了,便找了时间,跟他聊聊大队的情况。
林子阳主要想了解的就是大队今年的粮食收成问题,还有榨油厂和养猪场的经营情况,以及大队的人才培养进度。
胡长平这会儿正带著队员们在田里干活,今年的粮食快要收成了,每年的秋收都是最关键的时期。
虽说现在大队靠副业挣了不少钱,但对於他们这些乡下农民而言,永远会把粮食收成放在第一位。
见林子阳找过来,胡长平放下手里的活,和他聊了起来。
他知道这小子有时间肯定会过来找他的,不来找他,肯定是在忙自己的事。
两人聊了好一会儿,关於大队的各项发展近况,胡长平都说的很详细。
大队的榨油厂发展一直很稳定,养猪场效益也不错。
现在生產队的养猪场不光养猪,而且还出售猪崽幼苗。
所以相比去年,养猪场又多了一门收入进项。
大队的副业发展顺风顺水,都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了,现在大队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人才培养上,希望能早点把本地人培养出来。
那些知青到底不是本村人,迟早有一天也会离开。
在知青们离开前,生產队必须得培养出长久可用的人才。
村里的学校已经办起来了,之前胡长平从县里请来一个老师,这段时间又多请了两个。
其中一个还是平反回来的大学教授。
前些年发生的事,给不少知识分子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这些人虽然被平反了,却没有回到原有的工作单位,而是回到老家,打算平静的了此残生。
胡长平听说了这种情况,当即就上门拜访,请他们来胡家湾生產队任教。
胡家湾生產队给的工资报酬並不低,考虑到乡下比较安全,所以老教授才同意了来这里任教。
为了能儘快把人才培养出来,胡长平把这位老教授留在了大队,还单独在大队划了一块地,给他修了砖瓦房,改善老教授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