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掌教?丘师祖身体康健,为何突然......“有人惊呼。
“怎么?你对尹师兄有意见?“立即有人厉声质问。
“不不不!我怎敢......只是觉得有些突然......“
这时,一个略带得意的声音响起:“你们有所不知,昨夜我就在殿外值守。“
眾人回头,见是鹿清篤。
“鹿师兄快说说!“眾人顿时围拢过来,连前排的“志“字辈弟子也纷纷侧耳。
鹿清篤见眾人急切,连师叔们都投来询问的目光,正要开口,却听丘处机一声轻咳:
“昨夜得报,蒙古狼子野心不死,欲南下灭我汉家衣冠。
经我师兄弟商议,决意行扶宋抗蒙之义举,今日便离山奔走四方。“
广场上顿时一片譁然。
“然教中事务繁杂,“马鈺上前一步接道,“故公推尹志平为代掌教,在我等离山期间,总领教务改革。“
王处一目光如电,直射眾弟子:“此乃全真七子共议,若有阳奉阴违者,严惩不贷!“
眾弟子早已对朱厚熜敬若神明,此刻齐声应诺:“谨遵尹掌教法旨!“
赵志敬在眾人裹挟下,不得不躬身行礼。
抬眼时,正对上朱厚熜温润如玉的目光。
那目光中既无得意,也无轻蔑,却让他心头更觉刺痛。
-----------------
三日后,临未峰石崖间。
晨雾未散,山风徐来。
一大一小两个青衣道人盘膝而坐,衣袂在风中轻轻摆动。
年长者约莫三十出头,面容清癯;年幼者不过十二三岁,眉目如画。
正是朱厚熜与其首徒杨过。
山间松涛阵阵,阳光透过树隙洒落,在青石上投下斑驳光影。
杨过虽学著师父模样打坐,却早已心猿意马。
两个时辰过去,他先是挠头,继而抓耳,最后终於按捺不住:“师父?“
“嗯?“
“教中大事都託付给师叔伯们,连师祖们都下山奔波...“少年偷眼瞧著师父,“就咱们在后山清修,是不是...不太妥当啊?“
“呼——“
朱厚熜长舒一口气,缓缓睁眼。
见爱徒这般模样,不由捻须笑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
为师已將诸事安排妥当,更留下文书细则。
若还要事必躬亲,这掌教之位与寻常执事何异?“
杨过眼珠一转:“可师祖贵为掌教,不也千里迢迢赶赴临安了吗?“
“哈哈哈!“朱厚熜朗声大笑,“你师祖虽是方外之人,却耐不住山中寂寞,自然要入世修行。“
“弟子也想...“杨过急忙接口,“像师祖那样入世修行!“
“咄!“朱厚熜突然板起脸,“为师管不了师祖,还管不了你么?才受教三日就这般惫懒,可是要討打?“
杨过何等机灵,见师父动怒,立即垂首认错:“师父息怒,弟子...弟子还是喜欢跟著师父清修...“
说著说著,声音越来越低,眼圈竟有些发红。
朱厚熜见状摇头失笑:“罢了,待你全真心法小成,为师自会准你下山歷练。“
“当真?“少年猛地抬头,泪痕未乾的眼睛亮如星辰。
“为师一言九鼎。“
“那...怎样才算小成?“杨过眨著大眼睛追问。
“呵呵,“朱厚熜捋须笑道,“自然是打通任督二脉。“
“啊!师父骗人!“杨过急得直跺脚,“几位师祖都未能打通任督二脉,弟子这般年纪,岂不是要在山中待到白头?“
朱厚熜放声大笑:“傻徒儿,你天资更在为师之上。
快则一年,慢则三载,必能功成!“
说著轻轻拍了拍爱徒的肩膀,“到那时,天下之大,任你遨游!“
-----------------
朱厚熜虽常言“劳心者治人“,但值此非常之时,又岂能真正清閒?
教中事务千头万绪,纵使他已擬定详尽方略,实施之际仍不免遇到诸多新问题。
每隔三五日,他便不得不暂离临未峰,返回重阳宫处置教务。
每次回宫,他必定带著杨过同行。
这倒不是不放心让少年独居峰顶,实则在朱厚熜的谋划中,这个首徒肩负著更为重大的使命。
他要让杨过取赵宋而代之,成为新朝天子。
在朱厚熜的构想里,未来的皇位更叠將不再遵循父死子继的陈规,而是由全真教代天择贤,行那“君权神授“之事。
如此方可避免昏君误国,永绝后患。
为此,他必须让杨过早些接触教务,日后更要让他独掌兵权,在抗蒙战场上建功立业。
唯有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树立威望,培植亲信,方能坐稳那九五至尊之位。
这日清晨,朱厚熜正欲带著杨过下山理政。
山间薄雾未散,玉蜂忽至,带来一封染血的急信。
展开一看,只见八字如刀:
“恶人来袭,婆婆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