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六章 爭论不休  我崇禎,为什么不能造自己的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他看向李自成,建议道:“闯王依臣之见,不妨暂且虚与委蛇,可派一能言善辩之士与那吴甡周旋,假意商討议细节,诸如封地界限、餉银数额、交接方式等,儘量拖延时日。”

“同时即刻派遣精干细作,分赴武昌、四川以及江北黄得功处,严密探查左、张、黄三部兵马的真实动向。”

“待情报確凿,再做决断不迟,如此既不耽误我军备战,亦可免中其奸计。”

牛金星此言看似老成谋国,实则隱含私心。

他深知李岩在军中和民间的声望日益高涨,其“均田免赋”的主张深得人心。

若此刻迅速东征並取得更大胜利,李岩的威望势必更上一层楼,这將严重威胁到他这位“丞相”的地位。

若能拖延些时日,他便可从中运作,寻找机会打压李岩。

此时李自成將目光投向李岩,开口询问:“李將军,你的意思呢?”

李岩眉头微蹙,沉吟片刻,方才出列,声音沉稳清晰:

“陛下,诸位大人,崇禎此举为缓兵之计確凿无疑,其开出条件:裂土封王,看似优厚,实则將陛下局限於西北苦寒之地,断绝问鼎中原之路,其心可诛。”

“所谓三路大军合围,臣认为虚张声势的可能性极大。”

“毕竟左良玉拥兵自重,张献忠占据蜀地岂会轻易听从崇禎调遣围攻我军,他们巴不得看到陛下与崇禎两败俱伤。”

刘宗敏闻言,脸上露出得意之色,以为李岩支持他。

但李岩话锋一转:“然而丞相所言后方风险亦不可不察,我军如今看似势大,实则如江河奔流,挟泥沙俱下。”

“军中降卒眾多,军纪堪忧,根基远未稳固,陛下臣仍坚持此前建言:欲图大事,必先固本。”

“当务之急並非急於攻打北京,而是应暂缓东征步伐,全力经营好已夺取的陕西、河南等地,彻底推行均田免赋,扎实根基,收揽民心,整顿军纪。”

“待根基牢固,粮餉充足,將士归心,届时无论东征北伐皆可从容不迫。”

“故臣以为可效仿战国远交近攻,暂与崇禎虚与委蛇,爭取时间巩固根本,方为上策。”

“李岩,你这是什么屁话。”刘宗敏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指著李岩的鼻子吼道。

“巩固根本,等咱们巩固好了,崇禎小儿也从別处调来兵了,到时候打北京更难。”

“更何况咱们现在气势正盛就该一鼓作气,你老是说要收民心,收民心,拳头硬就是最大的民心。”

“等打下了北京城占了金鑾殿,天下民心自然就归附了,我看你是读书读傻了,胆子也越来越小。”

牛金星也阴惻惻地开口:“李將军所言,未免过於持重,岂不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今明廷人心尽失,我军士气如虹,正应乘胜追击,若停滯不前岂不给了崇禎喘息之机。”

“至於均田免赋,待天下大定,徐徐图之未尝不可。”

听到眾人对自己的攻訐,李岩语气恳切道:“闯王,诸位將军,我等起义兵本为解民倒悬。”

“如今朝廷愿裂土封王,若能以此换取陕甘百姓休养生息,免於战火,未必不是一桩好事。”

“我军连年征战,將士疲惫,粮草亦非无限,北京城高池深,必有恶战,即便勉强攻克,我等以流寇…我等义军之名入主,天下各路明军、豪强岂能心服?”

“届时四面皆敌又如何应对,因而不如暂且稳守根基,消化陕甘,抚慰百姓,观天下之势而动,此乃万全之策。”

李岩的话,著眼长远,顾及民生,却立刻引来了刘宗敏的再次怒斥。

“李岩,你怎地长了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刘宗敏瞪著牛眼。

“咱们从商洛山几万人打到如今几十万大军靠的就是一股气,现在气正盛,你却说要歇?”

“等咱们歇够了,明朝缓过神来,或者那韃子兵南下,还有咱们的好果子吃?”

“北京必须打,打下来咱们就是正统,谁不服就打谁,这天下就是打出来的。”

“宗敏將军,打仗岂能只凭血气之勇?”李岩据理力爭。

“北京若好打,北面的韃子早十几年前就打下来了,岂能…”

……

殿內顿时爭吵起来,只不过主战派声音明显占据上风。

武將们渴望攻破北京加官进爵,部分文臣也认为机会千载难逢。

李岩的稳健策略,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显得格格不入。

“好了。”李自成终於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下了所有的爭论。

他目光扫过李岩,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